信用风险是人类进入信用经济发展阶段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对全球金融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全面、最深刻。国家信用风险作为影响国际信用关系的一种重要风险形态,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的关键构成要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是建立新型国家信用评级理论的源泉。人类信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为我们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
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必须体现公正性和科学性,坚持“四新”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第一,立场要新。要摒弃狭隘的民族和国家利益,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感,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全局去规划和设计新标准,才能公正评价每个国家的信用风险,使世界各国在公平的信用交易中各得其所。第二,思维要新。要改变认识世界的传统思维方式,从研究信用的本质入手认识我们所处的信用世界,发现信用经济阶段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新标准体现信用时代的正确方向。第三,理论要新。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吸收实践成果,系统研究影响国家信用诸要素的本质联系,发现其一般规律,建立起能够衡量各个国家信用风险的评级理论,使之成为科学建立新型国家评级标准的基础。第四,方法要新。要反对把实用主义运用于评级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选择最能体现信用风险内在联系的关键要素,依照其逻辑关系,从整体上判断受评主体信用风险,保证分析路径的合理性,使信用评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在正确的评级理论创新思想指导下,一个顺应历史发展需要,体现国家信用风险内在运行规律的新型国家信用评级理论就必然会应运而生。新型理论体系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国家财富创造力是一国债务偿还能力的基础
国家财富创造力是指实体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能力。因为经济与财政是根与茎、源与流的关系,一国当前的国民财富总量和未来的财富创造能力是支撑国家信用的支柱。
影响一国政府债务偿还能力的每一主要因素都以对该国国民财富创造能力的判断为基础。从政府的负债能力看,一国的债务空间主要取决于经济的承受力,具体地说,一国的经济规模、国民储蓄总量和经济增长前景是制约政府负债发展能力的根本要素。从政府的偿债能力看,财政收支能否得到持续改善对政府的偿债能力有决定性作用,而这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能否为财政提供充沛和丰富的财源,经济能否通过自身的活力保持增长而减少运用财政刺激措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性从而保证财政收支的稳定等。外债的发行与偿付更是以本国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在一国为非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情况下,具备充裕且稳定的外汇收入或较强的换汇能力依赖于一国的经济实力;在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实力如何关键是其能否维持货币的国际地位并保持币值稳定。
鉴于国民财富创造能力在评价国家信用风险中的基础性作用,如何评价一国的经济实力至关重要。对经济实力的判断要全面、客观,不应将某一个指标作为对经济实力的主要判断依据,也不应将某一种经济理念运用于对所有国家经济实力的判断,而是应从该国自身情况出发,结合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判断经济的活力、平衡能力、抗冲击力和竞争力。从实体经济自身而言,既要看其当前的经济规模和体系特征,也要看其经济的稳定性,更要关注经济在未来的增长潜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实体经济是否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特点。
对国民财富创造力的判断不能仅从对实体经济自身内部特征的分析中得出结论,还必须结合其他三个方面的要素综合判断,理论基础二、三、四部分分别论证了政府的国家管理能力、金融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与国民财富创造力的关系。
(二)国家经济增长能力依赖于国家管理能力
从国家信用评级的角度讲,国家管理能力是指中央政府有效治理国家,保持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能力。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通过作用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首先,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影响经济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从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影响一国经济的总体效率。制度环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政府制定和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能力。其次,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影响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经济运行的成本等产生影响。中央政府通过恰当的社会政策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再者,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影响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环境。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国际环境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政府通过制定适宜的国际战略,运用各种国际安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因素能够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国家信用评级判断国家管理能力的目的是看中央政府能否实施有效的国家治理,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偿债提供坚实保障。为此,不以任何政治理念作为评价的绝对标准,而集中于从管理绩效的角度考察影响国家管理能力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实证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政治理念和与其相应的制度安排都有其适用和认同上的局限性,不能为评价政府的管理能力提供可靠的标准,唯有实践的检验作为无可否认的证据为国家管理能力的高低提供了判断依据。因此不应将某一类型国家的政治主张和相应的制度特征作为检验所有国家政府执政水平的镜鉴,而是围绕与一国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政府管理因素――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或宏观政策展开分析,从该国实际情况出发,辨证地分析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将影响战略实现的内外因素、主客观因素相结合予以分析。同时应摒弃把外部机构制作的与评价政府有关的各种指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做法,防止这些指数因理念与国家评级不兼容,目的和方法与国家评级不一致而对判断政府的管理能力造成干扰。
(三)国家金融体系是一国财富创造的驱动力
国家金融体系是促进国民财富创造的又一要素。金融体系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主要通过信用扩张和信用创新的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市场需求的扩大,从而成为国民财富创造的强大驱动力。可以说国家管理能力是从外部,从更为根本和基础的角度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环境;金融实力则是从经济的内部,从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角度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营养。
国家信用评级应认真总结各国金融深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密切关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对各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从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稳健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一国金融体系对国民财富创造的驱动力强弱。
在对金融发展水平的判断方面,不仅关注微观金融运行体制的发展水平,还要从宏观金融的角度为金融发展状况做出高屋建瓴和具有前瞻性的判断,为此需对影响金融发展的金融政策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做出审慎分析。
在对金融稳健性的分析方面,国家信用评级应汲取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不仅关注银行业的风险水平,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健性给予同等重视,为此须用估测信用规模与实体经济比例关系的方法对此加以分析。该方法提出的现实背景是:1971年美元发行脱离约束后全球流动性日益泛滥给各国的金融体系多次造成猛烈冲击,加之一些国家金融发展政策和货币政策失当,已经在多国造成了信用规模过度扩张,尤其是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棘手问题,对各国和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破坏性影响,这使对一国的信用规模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做出合理估测成为判断金融稳健性的必然要求。此外,从现实出发,应否认不加区别的大规模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完全积极的意义,而是强调金融业应有计划的发展,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开放需要有稳固的经济基本面做支撑,并与其它领域的改革措施配套进行,避免因盲目和速度过快对金融稳健性造成损害。
(四)国家信用评级体系关系一国金融安全
国家信用评级体系日益重要与金融发展所导致的信用关系不断复杂化、信用风险识别难度加大同步,使其成为维护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信用评级通过提供独立的信用风险意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引导投资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鼓励债务发行人降低信用风险,减少发行成本;三是成为监管者对信用风险进行监管的有力手段。信用评级在具有上述基本作用的同时,通过评级标准和评级结果所反映的信息,还能够促进形成有利于金融稳定的整体环境,例如引导市场提高透明度,改善会计和审计工作,促进清晰、连续、可预测的法律和监管环境的形成等。因此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保障金融安全,使金融体系能够稳定地发挥驱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服务于经济实力的增长。
然而,并非任何信用评级体系都会自动实现上述功能,能够合理揭示信用风险的信用评级体系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即信用评级机构的健全性和独立性、评级标准的科学性以及监管水平。
健全的信用评级机构使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类信用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揭示。评级机构的独立性是指评级机构在对国内信用关系和国际信用关系做出评价时,应当摒弃利益冲突,从独立的立场做出客观判断,这是保证评级结果科学性的前提。评级标准的科学性指评级机构要在深入研究各种信用风险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将风险形成的特殊性和风险评价的一致性相统一,不断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提高信用评级准确度。监管水平指政府通过监管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保证评级业的健康发展。评级机构担负着维护金融安全的特殊责任,但如果一国的评级机构是具有盈利性的市场主体,竞争的压力会迫使它们违背职责要求,导致评级竞争和信用等级雷同,甚至引发系统性评级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必须加强对评级体系的监管。
(五)国家财政实力直接决定一国债务偿还能力
财政实力是指政府通过综合运用财政收支和债务管理等多种手段保证本币债务偿付的能力。财政实力是影响国家偿债能力的直接因素。纵观政府违约的历史,发生违约的深层次原因无论是基于政治、经济、金融或是社会问题,其结果都表现为政府财政状况的急剧恶化。因此国家信用能力的高低最终是以特定时间段内政府收入对债务偿还的覆盖程度反映出来的。
国家信用评级在判断财政实力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其一,在财政实力的所有评价要素中,政府的经常性财政收支状况对决定偿债能力最为根本。因为政府的经常性财政收支状况决定了初级财政平衡的变化趋势,而初级财政平衡是在假定利率和经济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政府未来债务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如果初级财政平衡长期为赤字,则表明政府的经常性收入不能覆盖经常性支出,需要通过增发国债来弥补,这必然导致债务负担的攀升,并可能因此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这种趋势不断发展将失去可持续性,最终使政府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
其二,在偿债来源方面,政府经常性财政收入是偿债的第一来源,债务收入仅能作为第二来源。因为只有财政收支平衡能力的改善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政府出现了债务负担过重的压力,应当主要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压缩赤字规模,降低债务增长速度来维持政府信用。在这种情况下还一味强调政府的债务融资能力是舍本逐末。债务负担的日益沉重终究会引起国债市场产生强烈反应,导致借债成本上升和借债难度增加,还会诱发通货膨胀上升,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从而破坏经济增长的恶劣情况。
其三,任何国家、包括国际货币发行国都存在国家负债限额的问题。为了准确判断政府未来的债务增长空间和债务负担风险,应通过测算国家负债限额来判断政府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
(六)本币币值是影响一国债务实际偿还能力的关键要素
国家信用评级应将本币币值分析纳入对中央政府偿债能力的判断,从而将政府的偿债能力区分为名义偿债能力和实际偿债能力,政府通过货币恶性贬值方式逃废债务的行为构成实际偿债能力的下降,属于违约行为。
政府作为债务人与其他债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政府是本币的发行人和本币信用的维护者,如果国债以本币计值,政府有义务通过维护本币币值的稳定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免受损害,这使币值变化成为影响政府偿债能力的内生变量。
通常,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的,会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手段引起本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变化。在变化较为温和的情况下,作为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本币在短期内加速贬值或恶性贬值,则必然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失当,甚至操纵货币,故意或过失地造成货币贬值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无视债权人利益严重受损的事实,通过货币贬值逃废债务,违背了政府维护本币信誉和债权人利益的双重义务,这对政府实际偿债能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为此,对中央政府是否违约的判断,不能仅建立在其是否根据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本金和利息上,如果合同中没有对规避币值变化做出适当安排,在本币大幅度贬值时,中央政府即使如数偿还债务也构成了违约。
将本币币值纳入评级分析,能够对政府通过债务货币化这种特权方式违约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使对政府偿债能力的评价更加全面,也为各国政府的本币债务,特别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本币债务偿付方式提供了一个监督机制。鉴于当前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大多属于高负债经济体,而它们的本币债务又被非居民广泛持有,如果这些国家通过本币贬值的方式还债,不仅对债权人的利益产生严重损害,还使其他国家的国民财富无偿地向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转移,并将造成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危害甚剧。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从客观评价各国信用风险的目的出发,必须对上述现实问题做出回答。
国家信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经济关系,客观上要求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不能带有国家或利益集团的色彩。新型国家信用评级理论研究坚持了这一立场,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全局视角去研究这一复杂的经济现象,保证了新型评级理论形成的公正性。
新型国家信用评级理论遵循了一般理论的研究方法,从研究国家信用风险形成各要素特殊性入手,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专业逻辑分析,抽象出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理论基础,这一创新理论具有识别不同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的普遍意义,保证了新型评级理论的科学性。
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理论基础是在系统总结国际信用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全面吸收人类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方面的实践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新格局和信用时代的发展方向,因而能够有效地指导信用评级实践。
新型国家信用评级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探索信用评级真理的进步,对公正评价国家信用风险,建立稳定的国际信用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它必将为人类信用社会发展的漫漫长路指明正确的方向。
五、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大公在新型国家信用评级理论指导下,本着对人类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客观独立的立场,在对各个时期不同类型国家信用风险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该标准的核心部分――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方法的结构与主要内容如下:
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方法包括五个分析要素,三个分析层次。五个要素是:国家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其中前三个要素是基础性要素,后两个要素是直接要素。在三个分析层次中,第一个分析层次是对三个基础性要素做出分析,它们共同决定了一国当前及未来可能创造的财富总量,决定了政府偿债收入及未来债务规模的发展趋势;然后在第二个分析层次中结合财政实力对中央政府的本币债务偿付能力做出判断;最后以前四个要素为基础,结合外汇实力评估中央政府的外币债务偿付能力,构成了分析的第三个层次。其中结论性的分析层次是后两个,第一个分析层次对本币债务偿付能力的判断是基础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分析层次对外币债务偿付能力的判断是基础性的。如此层层递进,完成整个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方法对本、外币债务的评级分析。
国家管理能力考察中央政府有效治理国家,保持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能力。对国家管理能力的分析主要在四个次级要素上展开:国家发展战略、政府治理水平、国内安全状况和国际关系。在这四个要素中,大公认为能够妥善、及时地制定适合本国国情、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国家管理能力部分的考察重点,因为它反映了政府的决策能力,对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其他三个要素情况如何,则制约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程度,属于保障因素。政府治理水平考察政府的执行力,是对政府的权力运行特征和运行效果能否保障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的程序性因素分析;国内安全状况和国际关系主要考察国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在所有四部分的分析中,不仅要对现状做出分析,还要对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从而作为整个国家信用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基础之一。
经济实力评估一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国民财富创造能力,分析对象是实体经济。主要涉及三个次级要素:经济规模和体系、经济稳定性和经济增长潜力。三个要素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一国当前的经济规模和体系特征是分析的基础,也是对当前财富创造能力的判断。经济稳定性主要从宏观经济现在和未来发生波动的各类可能性入手,分析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和可能波动的幅度,为判断经济在未来的增长潜力打下基础。经济增长潜力是整个分析的结论部分,它既对当前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预测,也要对其它影响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因素加以考虑,并结合经济的稳定性情况,综合评价该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增长前景。这三方面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国未来经济表现和经济增长路径的系统方法,也为判断和预测政府在偿债期内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提供了基本依据。
金融实力评估一国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综合能力。金融实力部分围绕金融是国民财富创造的驱动力这个主题展开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一国金融体系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对金融实力的判断将在两个次级要素上展开: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稳健性。金融发展水平评估一国金融体系能否通过创新信用关系,扩大信用规模创造出更多的市场需求,以推动实体经济在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上实现增长。为此将从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结构、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主要方面展开分析。金融稳健性评估一国金融体系内的各类主体能否维持良好的信用关系,以免出现严重金融风险危害实体经济,密切关注信用规模过度膨胀超过实体经济承受能力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健性的考察是层层扩展的,首先从金融体系构成的角度,考察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两类主体的稳健性;接着从金融体系自身维持金融安全的机制角度,判断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的健全状况和运行机制;最后考察政府对金融体系内各类主体的监管能力如何。
财政实力评估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判断政府的实际债务偿付能力。财政实力是影响政府本币债务评级的直接要素。财政实力主要涉及四个次级要素:政府经常性财政收支状况、政府债务状况、政府收入增长潜力和本币币值的稳定性。为此整个分析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分析经常性收支,判断政府在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的财政平衡能力。经常收支状况作为影响债务偿还能力的最基础因素,决定了政府债务负担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步分析政府债务状况,重点是根据债务存量、债务动态,结合第一步对政府未来赤字规模的预测,判断债务负担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步分析财政收入增长潜力。大公认为可能成为政府偿债来源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如果政府存在债务偿付方面的困难,则需着重分析政府能够用于偿债的各类财政收入在未来的增长潜力如何。最后,结合对本币币值稳定性的分析,综合判断中央政府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本币债务的实际偿付能力。
外汇实力评估中央政府获取充足的外币资产保障外币债务偿付的能力。外汇实力是影响政府外币信用评级的直接要素。总的来说,政府获取外币资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在外汇市场兑换、利用官方外币资产和进行外部融资。对外汇实力的分析也相应表现为货币汇兑能力、外汇充裕度和外汇融资能力三个层面。货币汇兑能力主要分析本币兑换外币能力的强弱。币值变化一方面决定了以本币表示的外币债务规模的变化,影响债务负担;另一方面还通过作用于宏观经济影响外汇资源充裕度,两相作用,共同对外币债务偿付能力产生影响。外汇充裕度衡量一国外币资产现状以及未来外币资产规模的变化趋势,通过与国家外债规模和外债动态的对比分析,初步判断该国政府的外币债务偿付能力。外汇融资能力分析中央政府通过对外融资获得偿债资金的能力。外汇融资能力的分析目的是当国家自身能够产生的外汇资源无法满足对外偿债需求时,政府能否通过在国际市场获得外汇融资为外币债务偿付提供保障。外汇实力部分的分析结论是政府的外币债务偿付能力。
大公的国家信用评级方法以上述内容为主体,对每一个要素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各部分的核心指标,并根据国情的不同,对核心指标的评价方法给予区别对待,还密切关注指标之间、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框架严谨、指标优化和论证科学的方法体系。
六、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特点
大公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以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方法为核心,在评级立场、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评级立场上,将客观独立作为国家信用评级的基本立场
客观独立是指大公本着对国际信用关系所涉各方利益同等负责的态度,采取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制定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客观独立是指导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制定的首要原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不以某种价值观指导评级标准的制定。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特定的历史、地域和文化渊源,应当受到同等的尊重。在价值观多元性的全球背景下,如果先入为主地秉承某种价值观去研发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就会想当然地认为符合这种价值观的国家制度形态优于其他形态,从而无法对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信用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评级标准失去普遍意义。对价值观的选择性取舍会引起利益天平的倾斜,那些与本标准价值倾向一致国家的利益得到了更多的维护,其他国家的利益受到同等对待的可能性丧失了。
其二,避免带有狭隘的国家或民族利益倾向。大公坚信,只有保障客观、准确的信用评级信息在国际间传递,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也才能得到长久维护。试图通过掌控评级话语权而满足某些国家的特殊利益取向,最终只能使每个国家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因此,大公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建立在尊重各国在当前国际信用关系中的现实地位的基础上,真正代表着各国、各民族和各社会团体的正当利益,反对通过信用评级进行利益输送。
(二)在思维方式上,始终将研究信用风险形成的本质原因作为构建国家信用评级理论的基础
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始终以探索各国国家信用风险形成的本质原因作为构建基础,为此,大公既认识到各国信用风险形成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又关注全球系统性信用风险对各国造成的影响和信用风险在各国间的传导机制,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对评级标准做出必要调整,保证其时效性。
首先,充分考虑国家信用风险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国家表现出的特殊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国政治、经济和金融等各种环境的改变使引发信用危机的关键要素不断变化。在地理区域方面,不同的人文环境和发展路径使处于不同区域的国家在信用风险方面差异较大;在国家类型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点存在差异,导致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理有所不同。
其次,重视全球系统性信用风险在各国间的传导。信用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的信用风险,特别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信用风险会通过贸易、投资、信贷、证券和货币等多种渠道在不同国家间传递,从而形成全球的系统性风险。密切关注这类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机制,能够发现构成各国国家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从而全面认识国家信用风险形成的本质原因。
(三)在理论体系上,以持续研究国家信用风险形成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作为理论创新的前提
大公的国家信用评级理论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决定国家信用风险的诸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了国家信用风险形成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从而确立了用于研究国家信用风险的理论体系。
大公以新型国家信用评级理论为指导,确定了国家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五个关键性评级要素,通过操作系统将五个部分连结成统一的整体,构建起国家信用评级的整体分析框架。整个评级方法从界定评级对象和范围到最终确定信用等级,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对包括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本、外币评级之间的关系和信用等级确定等技术性问题进行了细致说明,能够逻辑清晰地向投资者传递大公确定被评对象信用等级的主要步骤和必要信息。
在整个评级标准的理论体系中,最突出的内容是大公从十个方面着手对国家信用评级理论进行了创新。它们分别是:
1、分析信用规模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关系对金融稳健性的影响;
2、将本币币值变化纳入对政府实际债务偿还能力的判断;
3、从信用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到金融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对国家信用风险的影响日益扩大,从而将金融实力作为关键性要素给予评价;
4、针对国家债务违约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对违约进行了重新界定;
5、总结和汲取了近二十年来各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对金融稳健性做出全面评估;
6、高度关注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信用状况对国际信用关系的普遍影响;
7、提出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影响国际资本有效流动和国民财富合理转移的观点;
8、并非局限于对现存国际信用关系的解释,而是从全球信用关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视角,深入分析经济周期的变化,高度关注高负债经济体对全球债务链条的影响;
9、揭示了世界最大债务经济体对国际信用资源的不合理占用是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根源之一,认为其正在集聚爆发世界性信用危机的能量;
10、关注一国信用风险对其他国家的传导。
(四)在分析方法上,在国家信用评级理论的指导下贯彻系统分析和辨证分析的方法,保证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大公的评级标准强调在分析各国信用风险的过程中,贯彻系统分析和辨证分析的方法,深入全面地研究影响一国信用风险的关键要素,根据该国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其风险形成的机理和作用程度,保证分析路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系统分析的方法:大公在对各国信用风险给予评价时,认识到影响国家信用的政治、经济、金融和外部因素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将系统性原则贯穿于整个分析过程中,注重系统内外的风险传导和风险转化,全面分析影响主权信用风险的各方面因素。在对单个要素进行评价时关注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没有任何单一的风险要素能够明确地对应某个信用等级。对国家信用这一复杂的评价对象而言,始终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是对风险状况进行有效揭示的前提。
辨证分析的方法:辨证分析是指在分析影响各国信用风险的要素时,需因时、因地制宜,要了解该国制约国家信用的特有情况和支撑国家信用的特殊优势,从该国实际出发分析国家偿债能力的强弱。辨证分析要求对任何要素不能仅仅看到表面和局部的情况,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对具体指标评判标准的选择上,不能简单的以一种标准划界,应当结合不同国家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做出判断。
大公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在上述评级立场、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上都与现行评级标准存在本质区别。在评级立场上,大公的评级目的在于准确揭示国家信用风险,为信用经济全球化中的所有国家提供平等服务,因此始终坚持以客观独立作为基本立场;现行评级标准则是基于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推崇,在评级立场上已经把西方作为标准和榜样,从而自然成为维护西方利益的工具。在思维方式上,大公的评级标准始终将信用风险形成的本质原因作为构建国家信用评级理论的基础,脚踏实地地研究国家信用风险在各国形成的特殊性和全球系统性信用风险在国家间的传导,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指导评级理论;现行评级标准则以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用西方的理念评价所有国家的信用风险,使评级标准的构建简单化并缺乏广泛的适用性和说服力。在理论体系上,大公的评级理论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研究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从影响国家信用风险的诸要素和它们的内在联系角度构建理论体系,进行理论创新;现行评级标准则更多的是以西方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为模板,以西方的利益取向为指针构建评级标准的理论体系,这使其难以做出有价值的理论创新并多次发生明显的评级错误。在分析方法上,大公的评级标准坚持系统分析和辨证分析的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各国的国家信用风险;现行评级标准则时常采取单级思维和先验判断的方法来评价各国信用风险,一味地强调某一种理论或政策措施在各国的绝对适用性,某一指标与信用等级的线性关联等。上述四个方面的显著区别,使大公的评级标准独立于现行国家评级标准,成为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实践者,大公的标准将以公正的立场、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和客观的分析方法证明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解释力。
七、结语
一场因美国信用体系遭受重创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源于垄断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美国?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机让人们有充足证据质疑现行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合理性,继而深刻思考后危机时代人类社会安全发展的问题。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构建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本质是如何认识人类所处的信用世界,用什么样的方法解释信用经济发展规律。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国家信用评级理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人类进入信用经济阶段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为我们客观揭示国家信用风险指明了方向。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正是这一理论的产物。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是一次信用评级技术革命,它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新视角分析评判日益复杂的国家信用风险,为世界增添新的信用资讯,丰富人类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它的问世必将为在茫茫风险中寻找商机的人们照亮方向。
让我们共同期待它为信用时代的人类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作者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委会会长,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此文是他主持研发《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时所撰。)
上一篇:构建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二)
- 【舆情分析】政府应突发事件应对需善用网络平台 2012/05/02
- 中国铸造行业第二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2012/04/27
- 关于首批25家中国铸造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2012年复评结果的公示 2012/04/27
- 2012中国互联网交易投资博览会(第四届)邀请函 2012/04/24
- 传统品牌触网须破四大瓶颈 20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