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我觉得很寂寞。”苏宁云商COO侯恩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我们铆足了劲要大促销,友商却开始谈不打价格战。就好像对手没了。”
侯恩龙所谓的“不打价格战”,是指京东在今年“双十一”前夕打出“认真购物、买点好的”的口号。此前,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徐雷向记者表示,在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之后,消费者对于“双十一”的态度越发回归对品质及服务的精挑细选。因此,在京东看来,喧嚣娱乐与冲动消费将不再是今年“双十一”的主流,京东将倡导消费者理性购物。
无论低价促销是否还引人注目,毫无争议的是,“双十一”历经8届,正悄然发生变化。不同于过去单一靠低价促销吸引用户,今年京东明确提出打出“好物低价”、“极致服务”和“智能体验”三大战略,阿里巴巴CEO张勇也强调不再以低价作为营销点,而是要放眼全球市场,追求用户个性化喜好及全渠道策略;亚马逊则在中国地区推出Prime会员服务,以全年无限次跨境免邮厮杀“双十一”战场。即便宣布仍要死磕价格战的苏宁,也打出借助网红直播进行体验消费等新“玩法”。
“过去的‘双十一’主要以低价作为竞争法宝,但如今仅仅打价格战,一方面会影响电商平台本身的业绩,另一方面,用户的促销敏感不再如头几年明显,拉动不再那么有效。”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如今‘双十一’主要拼3个方面:第一是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第二是以新花样吸引年轻的网购用户,第三则是服务,包括物流、售后、质保等。”
“双十一”的“套路”
自2009年开始启动的“双十一”,如今已经成为全民购物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09年到2015年,仅阿里系电商平台,单日销售额便从5200万元飙升至912.17亿元,参与品牌从27家到3万多家。
在这数年间,“双十一”从造节到全民参与、从“青涩”到成熟,价格是一以贯之的主题。2011年之前,“双十一”仅仅停留于“造节”,其概念还不火爆,当时大多是借“光棍节”之名,行促销之实,如5折促销活动、满额减,通过大幅折扣吸引消费者。2011年之后,随着“双十一”影响进一步扩大,京东、聚美优品、亚马逊、等平台都开始加入促销行列,甚至传统零售代表如苏宁、国美也开始参与进来,投入更多资源为消费者打造福利。
年年通过促销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年年更新销售数字神话,进一步在更多消费者心中打响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这便是过去7年里“双十一”的“套路”。根据尼尔森日前公布的《2016“双十一”营销热点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2016年“双十一”的参与热情有增无减,9成左右消费者计划参与,促销与折扣仍是“双十一”消费最大驱动因素。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今年花样频出的各大电商平台,仍离不开促销的主题。侯恩龙称,在“双十一”综艺直播秀中会伴随着大礼的送出,大礼不仅有普通的红包,还有1元购的爆款商品,基本上吃喝玩乐都覆盖到,还会有一些想象不到的爆款。天猫则会提供在数量和总金额上超过去年4倍的红包、购物券、优惠券,用户在支付宝上也能够抢红包。
而今年鲜明倡导消费者理性购物的京东,也仍将“好物低价”作为三大战略之首。据徐雷介绍,京东“双十一”主会场按品类分别促销,11月1日-12日有亿万红包限时抢活动,每天上午10点消费者也能够抢全品类优惠券。亚马逊则以大力度折扣为主,服饰鞋靴最高立减1200元;进口品牌服装服饰下单售价4.8折;购物月满200元减80元;11.11食品酒水满199元减100元,满399元减200元。
新的影响因素
尽管低价促销是“双十一”年年的套路,但新的影响因素也在暗暗滋生。
“我们注意到,2013年之前,”双十一“主要是品牌促销和清仓需求,2013年开始,”双十一“开始转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促销,越来越体现出消费者的品质需求。”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牛英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双十一’正在变得全球化和理性化,消费者不再单纯由价格驱动、只图便宜,而是越来越重视国际品质和个性化。”
京东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无论从体验上、服务上还是商品选择上,好物低价已经成为网络零售的新常态。”徐雷表示。京东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则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双十一”购物需要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体验,而体验包括价格和服务。消费者既需要低价带来的狂欢感,也需要保持选择的理性。
事实上,许多消费者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自己的消费观在改变。“过去主要就是买便宜,选中要买的品类后,直接按照价格排列,”从2009年便开始参与“双十一”购物的王女士坦言,“但现在,商品质量也开始考虑在内,会看一些大牌商品。也会提前把所购商品计划好,购买前再仔细筛选一遍。”
对于王女士而言,曾经对“双十一”打折的期待与疯狂购物,并没有提升她的生活品质,这也是她如今选择更为审慎的原因所在,“计算返券、凑数包邮,但最终买的未必是我真正需要的商品;冲动消费之后,有时还要忍受物流不给力、货品遗落等后续环节问题,即便都没有问题,这些可有可无的商品占据了我大量的精力去管理。”她说。
“如今的网购已开始呈现三大消费趋势:跨境网购日趋普及、呈现地域覆盖更广、品类日趋多元。”牛英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这些趋势将继续深化,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对网购服务、产品种类和品质、价格、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挑剔。购物节消费会变得更加理性和有针对性。”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双十一”之争将日趋艰难。“消费者的关注对象在变化、影响因素在变化、线上线下的选择也在变化。”张毅指出,“‘双十一’应该有越来越不同的玩法。”
- 关于开展2016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 2016/11/11
- 个人征信报告怎么看?个人征信报告几大误区解读 2016/11/11
- 征信体系建设 要补的课还很多 2016/11/11
- 26省已开通“电商消费维权直通车” 2016/11/11
- 女白领花6万买婚介服务 想解约店方反要扣2万 2016/11/11
- 信用监管体制缺乏 “百度推广”深陷信...
- 2015年国富泰信用工作时间轴
- 第四届中国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推广与应用...
- 双十一走过“七年之痒” 电商诚信为首...
- “中国企业经营信用累计认证”正式落地...
- 国富泰参与联合国论坛 引领中国信用走...
- 第四届行业信用研讨会
- “吃人电梯”何时休?事故频发谁之过?
- 互联网+大时代来临!
-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用体系
- 2015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 婚恋网站的诚信问题成为最大掣肘
- 旅游季节,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 恶意APP扰乱市场秩序 多方呼吁重拳...
- BCP参展2014年网购会
- 电视购物乱象依旧 呼吁诚信服务评价
- 食品安全风暴持续燃烧 企业信用在哪?
- 第三届中国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