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舆情知识 > 正文
    
史安斌、李成贤、檀有志谈“外交小灵通”及中国公共外交
2011-09-29 09:26:20 来源:人民网

嘉宾: 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管国际事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英美文学学士(1992),硕士(1995),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史安斌教授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内较早开展新闻传播与公共政策、战略传播、危机传播、新闻发布制度等方面的前沿课题的研究,为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和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等国家和社会亟需的重大课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上讲授,取得了较好的反响,近5年来先后参与培训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近8,000余名。在“3?14拉萨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乌鲁木齐7?5事件”等重大新闻事件中,接受了人民网、央视9套、《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半岛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等20多家中外媒体的采访,从学者的角度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进行了解读。社会兼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授、中国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等。

 

李成贤:哈佛大学毕业、韩国 THE KOREA TIMES 特派记者、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博士。

 

檀有志: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执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公共外交、非传统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主持人:杨月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舆情背景: 外交小灵通是外交部试运行的微博平台。2011年4月中旬,一个名为“外交小灵通”的微博6天引起2万余网友“围观”。截止到8月22日,“外交小灵通”粉丝已经达到44万。经外交部和新浪微博运营方证实,“外交小灵通”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8月初“外交小灵通”发布的这条轻松幽默的“淘宝体”招聘信息在网络热传。短短三小时,该微博被转发了4800余次,引起网友热议。

 

“外交小灵通”是一个新的公共外交平台,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内向型”比较突出,公共外交既要争取本国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又需要“走出去”,营造有利于中国舆论环境。

 

主持人:中国公共外交偏重于内部,从外交部公众开放日、外交论坛等等,可以看出外交决策部门越来越尊重民众的关切。但是对外的部分明显不够,中国公共外交比较“内敛”。从您们的学科视角来看,如何定位中国的公共外交?

 

檀有志:从1965年古里恩(Gullion)对公共外交的原初定义来看,其客体指向性非常明确,即外国公众,目的是为了型塑外国公众对于本国的良好国家形象进而增进本国的国家利益。由这一角度来说,公共外交理应是对外不对内,如美国公共外交工具之一的美国之音就被国会明确立法规定不得向美国国内进行播音。当然,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公共外交的实施手段和藉由路径会不断地更新换代,国内民众一样能够接触到公共外交意在对外的那些内容,但这些仍不宜视为公共外交的主旨。简而言之,公共外交的各种手段可以日新月异,但公共外交的最主要客体不应泛化。

 

基于上述论述,“中国公共外交偏重于内部”这句判断在我看来是不太恰当的。无论是公众开放日、外交论坛,还是外交小灵通,其着眼点都主要是为了让国内民众了解外交事务、引导本国民众对于外交决策的理解和支持,这严格说来不应纳入公共外交的范畴。这些做法的最直接目标是针对本国公众,故应算作是一国内部的公共事务,或者说是外交更加民主化的表现之一更为贴切。同样,基于“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一些在外国的公众以及在中国的外国公众也能接触到公众开放日、外交论坛以及外交小灵通等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无疑这里有个主流与支流的差别。简而言之,各种拉近外交过程与本国公众之间距离的举措,不宜一味地赶时髦套用新概念,公共外交这一概念就将被泛化得几无解释力、说服力可言,最终也必将有害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健康发展。这种苗头实际上已经初露端倪,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注意和积极纠偏。

 

就时下风头正劲的网络公共外交这一视角来看,各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之类在中国几大门户网站上开通的博客或微博,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公共外交。其中尤以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博最为活跃,不仅适时地推广普及关于美国的各种资讯,而且经常与中国网民公众高频互动,客观说来其公共外交效果是可以想见的,其间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也值得我们认真重视和审慎借鉴。

 

史安斌:我同意“内敛”的评价。外交部目前开展的一些公共外交活动,主要还是与国内受众(尤其是网民)沟通,为我国的外交决策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舆论环境。我个人的感觉是外交部目前还很少开展全方位的、以国外目标受众为对象的公共外交活动,与美国国务院、英国外交部相比,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当然,从公共外交本身的定义来说,我国的公共外交要借助于民间的力量,包括人大、政协、高校、各类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外交部肯定不是公共外交的主体,但就我国的政治体制来说,外交部应当对我国的公共外交进行整体的协调和指导。我认为,外交部设立的公共外交处目前还停留在做“关于外交部工作的公共外交”,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国的公共外交”上来。当然,公共外交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磨合,外交部会在我国的公共外交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yuqing.bcpcn.com)利用上千台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处理平台,采用全球独创的专利技术“PeopleRacnk”算法,所开发的舆情监测系统支持对海量信息库的高效搜索以及对于各种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站进行垂直抓取;对发现的数据进行逐条质量评价与分析,自动过滤掉无价值的信息,降低数据冗余,提高监测精准度。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精准有效的互联网舆情数据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