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夏永辉、别鸣)本报昨日头版头条刊发《珍惜城市荣誉提升精神文明——“汉骂”讨论引25万读者网友参与》的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专家及广大市民、网友纷纷建议:让讨论继续下去,通过舆论力量树立文明新风,进而移风易俗。
武汉市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刘崇顺认为,媒体及时介入“汉骂”事件,深入展开文明讨论,非常有意义,它既能引发武汉人的反思,又能营造一个移风易俗的舆论环境。
“汉骂”讨论引起25万读者网友参与,荆楚网的专题页面上,把《湖北日报》的专版链接报道主题概括为“以美言养口,以文明养心,以汉骂为耻,以汉敬为荣”的武汉市民新精神。
作为国内知名网络传播研究专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导沈阳教授认为:湖北媒体对网络热点及时跟进报道,形成舆论共识、提出可行路径,达到群体共识覆盖度最大化,显现出较优的传播效果。沈阳教授以南京彭宇案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为例,提出要高度重视不文明信息的出现,一旦大量传播可能极大损害城市形象。这次“汉骂”讨论的报道,是对网络文化现象及时回应的一个典型案例。媒体以此为契机,呼吁城市管理者、市民、网友通过大讨论,达成社会共识,形成群体理性的文明新环境。
国际应用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洪威雷教授:早年,鲁迅先生曾对“国骂”进行过针砭,这次《湖北日报》对“汉骂”进行全息解读、痛下针砭,把对此事的反省,提升到城市精神的塑造,延伸到发展软环境的构建上来,起到了良好舆论引导和服务社会进步等作用。
省社科院研究员袁北星:这个事件,虽然起因于民间的“汉骂”,但媒体没有囿于事情本身细节,而是跳出来站位高远地透视此事,在引导人们珍惜和提升城市文化品格上做文章,促使人们摒弃陋习,体现了社会责任和高端品位。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兼学工处长何志武:微博上关于“汉骂”的讨论,被媒体迅速捕捉到并介入,以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理性的思考,弥补了微博的片断化和片面化。
荆楚网评论中心副主任余宽宏:有人认为爱国者公司开除张恩源是一场炒作。无论是否有炒作的嫌疑,武汉人都应该接受张恩源的批评。不要因为他人的表达方式欠妥,就在原本不好的习惯上火上浇油。
网友“武汉长大”:关于武汉方言方音的讨论一直都有,此次“微博对骂”事件则把这种讨论放大了。媒体及时跟进,客观冷静,并通过反省此事件,大力提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自身素养,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指引作用。
退休教师明平湘:真是前所未有,第一次将网络热点的报道放在了一版正头。网络热点的报道多见于市民报报端,湖北日报作为党报,及时介入此类报道难能可贵,希望能够坚持下去,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刘章西 王晶 张卫华 艾丹 曾莉整理)
此处应该有掌声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保林)“汉骂”是存是废?本报报道见报后引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肯定:作为省委机关报,如此回应舆情热点,引导舆论潮流,“此处应该有掌声”!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湖北日报》在关注全省乃至全国重大新闻、宣传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同时,也理应关注社情民意、舆情热点,将报道的领域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汉骂”的讨论报道,就有利于引导群众文明用语,进而共建文明社会。
省人大代表王亚平认为,这个话题看似很小,却可以小中见大,直接关系到精神区位和城市精神风貌、文明形象。抓住这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话题,并将其与宏大的主题联系起来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扩大宣传引导力,更有利于公众明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电系主任郭小平在看到本报报道后,给出三点评价:党报直面陋习,以主流媒体的传播力量,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传播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汉骂”属人际传播中的地域文化现象,报纸属大众传播,两种传播形式的互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传播生态环境;党报关注新媒体中的湖北形象,报道了制约湖北发展的不利因素,为支点建设和跨越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 【新闻】乌龙拍卖案10年未纠 中院执行错案被高院督办 2012/02/15
- 【微博】以电子商务之名 隆力奇涉嫌传销调查 2012/04/26
- 【贴吧】网上发帖炒作网下收钱删帖 警方破获网络敲诈 2012/02/16
- 【博客】招行卡未离身频遭盗刷 银行拒冻结账户推责 2012/03/23
- 【舆情分析】“最美女教师”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2012/06/13
- 【新闻】珠江钢琴辞职门藏蹊跷 董事长去年已“被免” 2012/06/12
- 【博客】“康统大战”愈演愈烈 工商总局回应“垄断门” 2012/05/22
- 【贴吧】著作权法应避免原创音乐被“强拆” 2012/06/08
- 【论坛】门槛过低贴牌横行 保健品市场将被整合 2012/04/12
- 【贴吧】青海明胶污染是事实 罚款年年交 201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