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解读 > 正文
分享到:
    
惩戒“恶意吸费APP” 打屁股不如打脸蛋
2017-08-07 09:14:21 来源:中国江苏网
工信部这次发布的APP“黑名单”,罗列了42款存在问题的APP,可以说包罗万象,既有新闻性质的也有娱乐性质的,既有游戏性质的也有理财性质的。

7月31日,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二季度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黑名单”。名单显示,包括三星应用商店、中兴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等15家应用商店市场的共计42款应用软件存在违规现象。这些应用软件涉及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它应用软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操控用户手机等问题。

工信部这次发布的APP“黑名单”,罗列了42款存在问题的APP,可以说包罗万象,既有新闻性质的也有娱乐性质的,既有游戏性质的也有理财性质的。在一个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这些APP,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的APP,而不是祸害百姓的APP。 

其实,发布APP“黑名单”,也不是什么新闻,每年都会看到类似的“黑名单”,也不仅是工信部会发布这样的“黑名单”,其他部门也发不过类似的“黑名单”。问题是,“黑名单”之后,还会有多少类似的“黑名单”?发布了“黑名单”又能如何?其实,很多问题APP在“黑名单”发布之后,依然任性的存在着,要么换一个标识,换一个名称,再次被推广开来了。要么再新研发类似的恶意“黑名单”,继续危害社会。 

只是上了“黑名单”,并不意味着就是安全的了,因为上了“黑名单”之后,这些问题APP有的还是会继续推广和传播,还会有不知情的手机用户在安装。更需要做的事情是,让这些上了“黑名单”的APP全部下架,让他们没有机会再去欺骗手机用户,没有机会去恶意吸费,没有机会收集用户的信息,没有机会控制我们的手机。所以说,在发布“黑名单”的同时,一定要狠狠教训一下问题APP的经营商,让他们获取的非法利益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除了要必须下架,必须严惩之外,还应该想办法把他们的不法所得,返还给手机用户。其实做到这一点是很简单的事情,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依据留存的信息找到手机用户,将被恶意吸取的费用逐笔返还是能够做的事情。被恶意吸费的钱款原本就属于手机用户,返还给他们是最佳选择。 

当然,更需要关注的是,为何APP的运营商们敢于开发这类恶意吸费、收集信息的软件?当初审批的时候为何没有把好关口?只有在审批软件的时候多做些事情,将作恶的APP拦截在百姓的手机之外,才是治理的终点。就像那些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APP,他们收集的信息都干啥了?难道不该追根问底吗? 

对于手机的安全,有关部门善意提醒说:安装的时候要谨慎。可是,技术不对等的情况下,手机用户如何区分谁是“好软件”谁是“坏软件”? “恶意吸费APP”的“黑名单”还要发布多少回?上了“黑名单”就完事了?“恶意吸费APP”,打屁股不如打脸蛋,要让他们丢人丢到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