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解读 > 正文
分享到: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2017-09-22 08:58:14 来源:青岛新闻网
个人信息泄露的另一种风险是电信网络诈骗,2016年发生的令人痛惜的“徐玉玉案”,就是典型的个人信息泄露招致的电信诈骗案件,此案对普通大众敲响警钟:保护个人信息,刻不容缓。

不知您注意没有,现在的您,以及您的朋友、熟人,已经懒得看手机短消息了,因为您每天收到的短信,绝大部分是商家的各种广告促销信息,也就是“垃圾短信”;您每天接到的电话,只要是陌生号码,十有八九是您不需要的广告推销电话,让您倍感骚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您可以不看、不接;但是,当您莫名其妙地收到银行账单、法院传票时,有一个问题您就不得不重视了:个人信息泄露。

您的电话(手机)一旦号码泄露,就会“源源不断”地收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而当您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和消费密码泄漏时,就有可能“被消费”、“被刷卡”,造成资金损失风险。近几年来,各类银行卡盗刷不断见诸媒体,中招的金融消费者和相关银行不同程度遭受资金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的另一种风险是电信网络诈骗,2016年发生的令人痛惜的“徐玉玉案”,就是典型的个人信息泄露招致的电信诈骗案件,此案对普通大众敲响警钟:保护个人信息,刻不容缓。

所谓“个人信息”,范围十分广泛,作为互联网时代公民,不能不了解:在当今社会,一切与个人有关的资料如个人自然状况、家庭状况、社会背景、财产状况、上网活动等等,都属于个人信息。比如: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肖像、血型;个人的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婚姻家庭情况;个人的收入、资产、负债、信用记录;个人的上网活动记录、电子邮箱、QQ号码、网上购物情况、各种账号密码等。

以上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文章开头有所提及。据中国互联网协会《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年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约915亿元。同时,我国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37%的网民因网络诈骗而遭受经济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一般通过以下途径:个人信息滥用(调查问卷或参与抽奖等)、钓鱼网站、手机和电脑感染恶意软件、云账户被盗、黑客袭击、机构内部员工出卖数据等。其中,行业员工出卖数据、钓鱼和假冒网站是最常见的身份信息窃取形式。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注意或做好以下六个方面,以保护个人信息:

一是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千万不要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任何时候要牢记:合法的组织不会问您这些细节,因为他们已经获得必要的信息,或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取。

二是不要跟网上那些不认识的“朋友”浪费时间,应直接忽略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是骗子伪装而来。在社交网络和就业相关网站发布履历和联系地址等信息,务必要慎重,因为一旦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就有可能引起相关损害。

三是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

四是合理清理“信息垃圾”。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将其销毁。在销售、捐赠或丢弃私人电脑前,用专业软件清除电脑里所有信息。

五是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如果觉得有可疑(例如发现某项非本人操作的取款),应及时联系银行。如果发现银行对账单未按时到达,也要及时联系银行工作人员。即使没有任何贷款或透支信用卡消费,仍需每年检查信用报告,以便及早发现盗刷等情况。

六是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大多数网站会有防伪安全标志(如网址旁边的挂锁);其次,网上购物时,尽量选择商誉好的商家。

如果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应尽快联系银行;如果发现有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损害您的任何权益,应立刻报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