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解读 > 正文
分享到:
    
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
2017-11-23 09:23:43 来源:重庆日报
只有让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才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信用根基,迎来一个相互信任、和谐共容的美好社会,进而遇见一个“诚信中国”。

只有让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才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信用根基,迎来一个相互信任、和谐共容的美好社会,进而遇见一个“诚信中国”。

“儿子的债,我们来还!绝不赖账!”“心再苦,钱要挣,债要还!”“再穷也不能缺德。”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陈淑梅、李其云夫妇“卖包子还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2013年儿子去世留下了67万元的外债,陈淑梅夫妇靠卖包子馒头、打工等替儿子还债。11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代表。作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陈淑梅、李其云夫妇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

这几年,许多像“卖包子还债”一样的诚信故事,都传递出了浓浓的正能量:从“诚信农妇”武秀君、“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到“油条哥”刘洪安、“诚信老爹”吴乃宜,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都是最有生命力的道德标杆。诚信既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最宝贵的品质,更是一个社会最珍贵的资源。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面对各种利益和诱惑,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人生的不懈追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然而,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损害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正常秩序,扰乱人们心灵世界的重要因素。比如,买东西怕挨宰、捐钱怕被侵吞,与陌生人交往怕上当,就连面对老人摔倒也因担心被“讹”而不敢去扶。随着市场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正在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变,经济社会交往常常在陌生地、陌生人之间进行,对社会诚信的要求和标准也更高。如何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和睦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在全社会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环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期盼他人诚信,不妨先从诚信待人开始。每个人都是社会肌体不可或缺的因子,都是感知和传播诚信的载体。一个人,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自己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对企业而言,要发展壮大,信用的标准不能降低,必须坚持以诚兴业、信誉至上、履约践诺,擦亮企业的诚信“名片”,靠信誉打造品牌,占领市场,赢得发展优势。当然,也要把诚信建设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社会治理、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在治理重点领域、解决突出问题上求突破,在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上见实效。

《礼记》有言:“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诚信社会不可能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让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才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信用根基,迎来一个相互信任、和谐共容的美好社会,进而遇见一个“诚信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