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企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信用差企业将成执法监管重点 产品信息纳入其中
2014-02-27 09:24:3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前日,顺德发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工作方案,明确了政府和市场在后续监管中的关系。

南都讯 见习记者卢凯阳 前日,顺德发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工作方案,明确了政府和市场在后续监管中的关系。其中,拥有专业执法队伍的区市监局,在市场监管中承担了较大责任。昨日,记者从区市监局了解到,该局将继续细化监管清单,建立三级监管队伍,对高危和信用差企业开展重点执法。

构建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

依托大部制优势,区市监局内部实行了“审管分离”,即将审批职能集中到审批服务科,业务科室专注负责制定监管标准、执法任务分解交办、专业指导等;由区局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处理重大案件,基层分局负责巡查和日常案件处理。

为了提高监管效能,该局还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搭建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组织村(社区)专(兼)职信息管理员、协管员队伍,将巡查、监控和宣传教育的职责下沉至村居,目前已发展专(兼)职协管员超过200名。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专(兼)职协管员可以有效缓解受限于人员编制、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此外,该局还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联动,建立案件协查、移送机制。

重点执法高危或信用低企业

“后续监管方案出台后,我们将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开展监管的标准化建设。”区市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细化监管清单,制定监管指引和监管职责,更加明确每个执法人员的职责范畴和执法权限,这将有利于提高执法的效能。

记者注意到,在后续监管方案中特别提到要建立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类别的商事主体和行业实施不同强度的监管措施。

区市监局透露,这一想法借鉴了香港模式,“香港执法人员不多,却能让整个市场规范有序,关键就在于他们将更多的执法力量放在有违法行为或高危的领域。”

据悉,分类监管将根据商事主体的信用状况和经营事项对社会公共利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监管重心将放在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上。

产品信息纳入综合监管

信息化依然是监管的重要支撑。去年,区市监局即开发使用了信息公示平台和综合监管平台,对商事主体信息进行公示,接受市民监督。今年,该局还将继续拓展这两个平台的功能,如信息公示平台将往上市主体信息、企业信息和公众信息等方面进一步扩展,规划信用信息公示,强化企业信用约束和部门联动,以此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在综合监管方面,将从原来关注市场主体拓展到市场客体和食品安全生产、流通等方面,将市场客体和经营行为一并纳入监管,拓展移动职能执法功能。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执法人员利用移动巡查设备对区内企业坐标进行定位,并开展市场检查;功能扩展后,企业产品和特种设备都会进行信息集成,如执法人员在检查一部电梯是否年检时,只要输入代码即可获取信息。

背景

监管曾存在“模糊地带”

去年5月份起,区市监局试点后续监管工作,制定的方案主要针对的是涉及到该局的许可业务监督,而涉及到其他部门的业务,特别是职能交叉方面的业务,大多只是进行原则性规定,主责部门还不够清晰。

该局通过联席会议、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了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但多多少少仍存在监管的“模糊地带”,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酒类经营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区经科局,区市监局执法队伍在对商铺进行日常巡查时,如果发现酒类经营存在问题,擅自执法就有越权的嫌疑。

此外,在前期调研中,该局发现企业和群众存在“拿照容易了,拿照就能经营”的误解,致使出现有些企业在没有拿到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抢跑开业。统计显示,商改以来顺德区“证前抢跑”的无证经营企业有11户、个体户45户。

数据

●截至1月中旬,顺德区实有市场主体总数125955户,同比年增长9.18%。其中:

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50062户,同比增长15.41%

外资企业2026户,同比增长1%

个体工商户73836户,同比增加5.53%

农民专业合作社31户,同比增长82.35%

●2014年1月至今,新登记企业861户,新登记个体户1120户。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