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企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康师傅:被蓄意诋毁 称竞争应基于消费者利益
2014-09-19 10:07:0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康师傅再次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除了再次宣称自己大陆相关产品的安全性,也隐约指出康师傅认为此次被“误伤”是被“个别人员及组织”有预谋的恶意诋毁。

昨日,康师傅再次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除了再次宣称自己大陆相关产品的安全性,也隐约指出康师傅认为此次被“误伤”是被“个别人员及组织”有预谋的恶意诋毁。

在声明中,康师傅直指,“别有居心的竞品买通不良分子与媒体,仍昧于事实假借名义持续在网络散布谣言,意图造成消费者恐慌,此等恶劣行径,我司已搜集证据向主管单位举报。”

在康师傅看来,其被“恶意诋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别人员及组织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方式污蔑康师傅公司为日资控股,参与购买“钓鱼岛”等事件;意图操纵舆论,假借名义发布不实新闻;对公司发布的自愿公告内容,进行恶意篡改,断章取义制造所谓“康师傅承认使用馊水油作原料”之谣言误导消费者,从中获取不当利益。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次事件不排除存在恶意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整个方便面市场的增长来看,目前行业增长相对比较缓慢。根据此前康师傅发布的财报,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3年,方便面市场销售额较2012年同期仅成长2.6%,销售量则较2012年同期衰退1.3%。2014年上半年方便面市场销售额衰退1.9%,销售量较去年同期衰退5.9%。

博盖咨询董事总经理高剑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行业发展遇到困局总体增长缓慢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行业相对饱和,蛋糕盘子相对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恶意竞争或者“口水战”的情况。

以前不久两家瓶装水企业间的“口水战”为例,双方最近的战场发生在其中一家企业的主阵地华南市场。高剑锋认为,随着饮料巨头都参与到瓶装水行业竞争中来,已进入到“零和竞争”阶段,双方不得不到对方市场参与竞争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对来讲,食品行业出现竞争对手相互攻击的情况更为普遍,但是有时候也会引发消费者总体对行业的不信任,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高剑锋表示,但是对于目前增长较快的行业,这种现象就不太容易出现。

而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康师傅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公司的方便面市场份额占大陆市场首位。AC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康师傅”方便面销售量与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7.04%和57.1%,同比分别上升3.2个百分点及1.5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目前康师傅在方便面市场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其他方便面厂商分割剩余的份额。

“行业竞争也应该基于为消费者创造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言行不一,伙同不良分子为消费者带来无谓的恐慌,或对食品安全产生疑虑。”康师傅方面在声明中表示。

《《《

“预防性”下架或者召回为何总被伤?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几天前,康师傅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公司此次主动披露的潜在风险被无限放大,甚至成为引发公司大面积负面报道的源头。

笔者发现,在目前国内对食品安全极其敏感的舆论环境下,通常企业的主动性下架或者召回,几乎都被转变成为负面报道,并影响品牌的美誉度,而这种现象在知名品牌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9月14日,康师傅发布公告称,此次怀疑使用问题油料的产品为 “精炖葱烧排骨汤面”,该产品系由台湾味全使用康师傅商标在台湾岛内生产和销售,未进入大陆市场。

“此次事件波及企业达上千家,康师傅是第一个主动对事件予以披露公告的,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康师傅方面对此表示,“并且该产品目前作出预防性下架,系味全公司主动行为,是否确实被‘馊水油’影响尚无定论。”

而实际上,因主动性告知的行为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企业并非康师傅一家。去年夏天的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虽然最终被证明 “有惊无险”,但是还是让其下游品牌商达能和雅培等企业遭遇到重大的损失。

对于预防性下架或者召回,中国消费者和国外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反应。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尚没有确定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性召回和下架是相对普遍的行为,接受度也比较高。

“但是我们国内消费者不适应这种说法,听到召回或者下架就很害怕,导致一有类似情况就会发生恐慌。”朱毅说。但是在汽车行业基本已经相对接受了召回,只是在较为敏感的食品安全领域事件更为严重。

而目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在康师傅身上,这也让康师傅着实委屈,在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产品有问题的情况下,公司主动预防性下架并对外披露,为何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之所以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彼此不信任。

朱毅认为,在此之前,企业对于本身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不会主动公开和召回,更多选择的方式是悄悄下架,以防发生大面积的恐慌,担心主动性的公开和召回等行为会影响企业的美誉度。

对于消费者来讲,又存在对企业的不信任,听到“下架”、“召回”等字眼就本能地“色变”。朱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讲,要将下架或者召回的产品处理方式透明化处理,告诉消费者这些产品最终哪里去了,以减少消费者对于产品重新回到市场的担忧。

“不管怎样都应该鼓励消费者和企业都不应该用召回次数和频率来评价食品安全。”朱毅表示,消费者应该了解,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并没有“零风险”,只有接受了这个事实,消费者才能够更好地接受企业的预防性召回或者下架等“零容忍”预防性措施。

并且,朱毅认为,“可能存在缺陷”不代表一定危及健康,而消费者不够理性的“完全拒绝”会让一些公司产生畏惧心理,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能瞒则瞒”,从而造成更大的负面后果。

总体来讲,社会应鼓励企业发出风险预警,形成预防性召回的氛围,需要促使企业自己有自尊心提高质量和售后的服务水平,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信赖度。

“企业在这些方面和国际接轨,为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食品安全风险是一种常态,在这种措施下,企业提高行业门槛,而不敢主动坦承或者下架的坏企业就被抛弃。”朱毅认为,消费者也要适应和习惯于企业预防性下架或者召回,鼓励企业能够敢于召回或者下架。

此外,为避免消费者产生恐慌情绪,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及时根据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