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的国际稀土研讨会上,即将出台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成为与会的稀土行业专家频频提及的内容。据本网记者了解,这部预计在2011年早些时候出台的法规将对国内稀土冶炼分离产业的格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依照目前正在审核的草案内容,全国90%的冶炼分离企业都达不到环保的标准。”一位与会者表示。
“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非常严格,对企业是生死大考,万不可有侥幸心理。”出席会议的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出了这样的警示。
不过,对于计划重新整合国内稀土产业的中央政府而言,这项环保专项法规的出台却有利于提高稀土行业的集中度,并化解国际舆论的压力。
目前,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业年产量达到了13万吨,占到了世界产量95%的份额。与之形成对照的是2010年国土资源部下达的稀土矿开采配额以氧化物计仅有8.92万吨,开采与冶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过去,填补这些缺口的资源来自南方省份猖獗的稀土盗采行为,而这些盗采行为同样对环境污染极大。
与此同时,稀土产业在冶炼分离环节也存在的分散度大,企业林立的局面,几乎每个稀土矿区都有独立的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于各地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考量而施加的影响,这些分散的小企业过去也一直无法通过有效的市场规则进行重组和兼并,甚至有传言称,不少中小冶炼企业已经为国外下游稀土应用企业控制,这些国外企业有意维持目前中国稀土产业分散的现状。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众多分散的中小企业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而真正从中受益的则是国外的稀土应用企业。日本的精巧的电子产品,美国的军火生产长期以来都依赖中国的廉价稀土,中国稀土产量也一度占据世界95%的份额。但留给国内的,则是微薄的利润及被严重污染的环境。
为此,从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出面整治稀土行业。为此,国土资源部加大了打击盗采的力度,商务部加大了对稀土产品出口的管制,而工信部则计划牵头组织稀土企业的整合。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中国稀土产量的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出口下降。根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提供的资料,中国稀土出口由2003年最高的7万多吨下降到了2009年的不足五万吨。而业内人士估算,如果考虑到商务部及海关对稀土走私检查力度的加大,实际下降幅度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国外需求方对此的不满也在加剧,日本曾经多次抗议中国对稀土出口配额的消减,而在2010年11月份的G20会议前夕,也一度谣传稀土问题将成为会议议程。2010年12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美国也就放宽稀土资源的出口限制施压中国。直接的配额管制,也的确令中国有触犯WTO相关规定的风险。
环保问题,成为中国应对国际压力的一个很好途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部长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便表示,中国减少稀土产量的原因纯粹是因为环保的问题。
事实上,造成中国稀土产量目前所占有的国际地位的,也客观上是由于中国企业对环保标准的忽略,以及其他国家矿山出于环保成本原因的暂停生产。
而在12月28日的会议上,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黄小卫也列举了美国、法国等几处大型稀土矿藏暂停运行的案例。
黄小卫称,80年代开始,世界稀土冶炼分离工业的中心逐步转到中国,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在2003年前后,几个著名的国际稀土矿都因为环保及成本问题而停产,其中包括美国钼公司(Molycorp)和法国罗地亚公司(Rhodia)所有的稀土矿山。而资料显示,正是在2003年,中国稀土的出口数额达到高峰值。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1月份《矿产品摘要》统计,中国的稀土资源工业储量仅占到世界储量的30%。张安文对此的解读是,世界并不缺稀土,世界缺的是中国的廉价稀土。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无疑将彻底改变这一格局。徐旭认为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促进清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结构优化。
对于正在牵头组织行业整合,试图提高中国稀土市场集中度的工信部而言,这一标准无疑也将是大利好。业内人士认为,诸多受地方政府保护的中小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或许将在标准出台后将被迫停产或者是接受更有实力企业的重组。依照工信部的计划,到2015年,全国100家稀土分离企业将在重组之后削减为20家。
目前,《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通过环保部审核,业内人士透露,新标准非常严格,企业可能无法马上达标,因此将设有2年至3年时间作为缓冲期。
- 《稀土业排放标准》将出台 采矿权改革提上日程 2010/12/30
- 稀土环保标准将出 2010/12/29
- 稀土环保标准今年出台 环保成本将增一倍 环保部原则通过 2011/01/06
- 稀土业排污标准将出台 将难再现"白菜价贱卖"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