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幽兰叶子
关于“打假”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7%的受访者认为比起前些年,假货更多了。76.8%的受访者认为在电商平台更容易买到假货。在买到假货时,71.4%的受访者会与商家交涉,40.9%的受访者会拨打12315热线投诉。
买到假货时71.4%受访者会与商家交涉
厦门大学学生张叶(化名)上个月在某电商平台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刚拿到鞋,他就觉得不对劲。“制作得特别粗糙,一看就是假的。”最终,他在电商平台申请了退货。
数据显示,比起前些年,37.7%的受访者觉得假货更多了,25.4%的受访者表示更少了,29.6%的受访者认为差不多。
李楠(化名)在一家私企上班,平时经常请人在海外代购化妆品、保养品。最近她买了一瓶某品牌的卸妆油,用了一半时发现和专柜买的不一样,经过同事鉴定认为是假货。但由于已经确认收货、付款很久了,她觉得再和卖家沟通也不会得到赔偿,于是默默把剩下的半瓶扔掉了。
调查中,76.8%的受访者认为在电商平台更容易买到假货,56.5%的受访者认为在第三方分销渠道更容易买到假货,21.2%的受访者认为在商场更容易买到假货。
买到假货时,71.4%的受访者会与商家交涉,40.9%的受访者会拨打12315热线投诉,32.9%的受访者会认倒霉、不了了之,19.8%的受访者会寻找媒体曝光,还有12.4%的受访者会选择报警。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伟民表示,随着“打假”渠道的多元化,像“3·15晚会”这样的“现象级打假”不怎么轰动了。消费者维权意识上升,使得造假成本升高,“客观上也扼杀了假货的生存土壤”。
51.0%受访者担忧假货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
虽然近几年消费者维权意识普遍上升,但假货仍“屡禁不绝”。对此,70.5%的受访者表示假货会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64.4%的受访者表示假货会让消费者对购物大环境失去信任;63.8%的受访者认为假货会危害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51.0%的受访者担忧假货影响“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声誉;45.9%的受访者认为假货会影响市场秩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在今年两会上呼吁出台《质量促进法》。“这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经之路”。
樊芸表示,质量是有生产力的,是对经济有贡献度的。我国目前一些制造者有“捞一票”的心理,没有长远打算。这对于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是非常不利的。“现在国际上对中国制造认同度还不够”。
李伟民表示,假冒伪劣产品在当下仍然有市场,但更隐蔽,对经济社会的潜在威胁更大。
调查显示,70.3%的受访者表示打假难度在于市场监管不力,65.1%的受访者认为难度在于打假制度不完善,62.2%的受访者认为难度在于假货渠道多、难以管控,49.8%的受访者认为是消费者图便宜心理,34.4%的受访者认为是创新意识不够,仍处于“山寨”阶段。
樊芸强调,我们现在对打假的标准提高了,过去只要不是假冒伪劣商品就行,现在还应该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在品质和质量上追求高标准。“过去的古丝绸之路,我们输出的可是优质产品啊。现在的‘一带一路’,我们也要提供优质的产品”。
受访者对打假还有哪些建议?80.4%的受访者建议加大打假力度、提高违法成本,59.7%的受访者表示消费者自己要仔细鉴别,不要贪便宜,54.0%的受访者期待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33.8%的受访者推崇名人和舆论打假。
- 特大假冒美容药案:一支假玻尿酸6角进8千卖 2016/03/22
- 工信部回应新能源汽车骗补:这些企业它跑不了 2016/03/22
- 请珍惜征信记录“黑名单”没有有效期 2016/03/22
- 消费新生态需夯实诚信基础 2016/03/22
- 江苏:质量诚信环省行活动圆满结束 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