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网络服务 > 正文
分享到:
    
警惕直播带货的“七大陷阱”
2020-11-25 09:12:31 来源:中国信用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直播电商纷纷出招,直播带货遍地开花。但作为一种风头正劲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网络直播销售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直播电商纷纷出招,直播带货遍地开花。但作为一种风头正劲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网络直播销售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

近日,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女装店在直播中上架了“专拍链接”。主播在直播间内通过语言介绍产品特性后,告知消费者通过下方的“直播下单链接”“直播专拍链接”等仅标注价格的链接进行支付。但这些链接内不包含与所售商品相对应的详情介绍,即使消费者买到的商品与主播介绍的商品一致,该链接仍属于违规的专拍链接。

中消协指出,如果消费者使用主播提供的“专拍链接”购物,将无法通过购买记录证明所购产品的指向,若主播删除直播回放或不保留回放,消费者在维权时将难以拿出相关证据证明双方的交易内容,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鉴于直播带货的火爆,中消协2020年开展了《网络直播侵害消费者权益类型化研究》,并最新披露直播带货“七大坑”,包括:网络直播销售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虚假宣传、退换货难、销售违禁产品、利用“专拍链接”误导消费者、诱导场外交易、滥用极限词、直播内容违法等。

问题1:虚假宣传

中消协三月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中宣传环节满意度最低,仅为64.7分,其中,虚假宣传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可见,在直播电商购物中,虚假宣传是问题高发地。根据虚假宣传内容不同,网络直播销售中的虚假宣传包括图文不符和夸大宣传两类。

例如,某主播在电商平台直播间销售某品牌脱毛仪,后消费者在豆瓣、微博等平台集中反映该产品存在版本不一致的问题,实际收到的产品不是主播宣称的含蓝光消毒功能的版本。

问题2:换货难

现实中,某些网络直播电商出于各种理由不遵守该规定,因拒绝售后、限制退货、拒绝退货等问题导致的消费纠纷频发。《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售后退换货满意程度为72分,仅次于宣传环节。

例如,一消费者通过某直播平台以1000多元的价格购得两件皮衣,收货后发现皮衣与直播间所展示的完全不一样。当消费者申请退款时,主播不仅没有同意,还将该消费者拉黑。在当地消协联系商家后,商家仍不承认产品系其销售。

问题3:销售违禁产品

网络直播电商推销各类商品无奇不有,甚至为违禁品销售提供滋生土壤。一些在线下禁止出售、限制出售的物品,悄然通过网络直播电商流入市场。

比如,某些直播电商公然销售野生动物;直播电商不具有相应资质,随意销售处方药;某些直播电商销售假药,直接危害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等。

问题4:利用“专门链接”误导消费者

目前,某些网络直播电商违规利用“专拍链接”误导消费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广泛存在。有的链接内缺乏商品详情介绍。有的所售商品和宝贝链接描述商品严重不符。主播可能在直播间内介绍的是A产品,但以无法上链接等理由要求消费者拍B产品的链接;或者主播在直播间内介绍多件物品,但在链接中仅有对其中一件商品的描述。

例如,某电商平台“××女装屋”在直播中就上架了此类链接。在这种情况下,主播通常只在直播间内通过语言介绍产品特性,然后告知消费者通过下方的“直播下单链接”“直播专拍链接”“xxx号宝贝”等仅标注价格的链接进行支付。这些链接内不包含与所售商品相对应的详情介绍,即使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与主播介绍的商品一致,该链接仍属于违规的专拍链接。

问题5:诱导场外交易

网络直播电商场外交易是指主播在直播间内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动画、动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引导消费者转入原网络直播电商平台以外的微信等社交软件平台进行交易。场外交易消费者在维权时往往存在举证能力、主体认定、责任分担等方面的较大困难。

例如,消费者王某通过某直播平台,在许某直播间观看直播,通过直播指示添加许某微信,转账4000余元购买某款苹果手机。收货后,王某发现该手机为山寨机,要求退款时徐某已将自己拉黑。

问题6:滥用极限词

极限词是指类似于“最佳”“第一”“顶级”等极端描述性的词语,这类词语本身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极有可能夸大产品的功能和价值,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在网络直播电商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消费者往往在“限量秒杀”等言语引导下“冲动消费”,这也使主播更倾向使用“极限广告词汇”博人眼球、提振销量。

某知名主播在进行时就出现了“销量第一”等字眼,但其知道直接使用这类广告词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他将该类词汇制作成纸板再用红线划掉,还在直播中告知网友这些词汇是违反广告法的。尽管主播用红线划掉了极限词,但是这一行为间接的让公众注意到了有关词汇,仍然涉嫌违规。

问题7:直播内容违法

某些电商直播为提高人气、吸引流量,博得资本青睐,色情低俗内容频频出现。据梳理,相关违法内容主要包括:低俗色情,主播为了吸引流量,提高收看率,在直播中穿着暴露,进行低俗表演;存在不当言论,部分主播文化水平有限,知识严重欠缺,在直播中口无遮拦,甚至发表破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尊严的言论。

中消协表示,网络直播电商依托互联网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大幅提高了人们生活便利度。但由此导致的消费问题也随之显现。为此,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直播狂欢购物既要量力而行,理性消费,绕过商家套路,也要擦亮双眼,注重维权,合法自我保护,真正抓住这场购物节带来的优惠红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