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重点工作”之“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中明确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3月5日新华网)
听到和看到这则论述,笔者不禁眼前一亮。对比《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两份重要文件,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很多内容都是前两份文件的延伸和扩展。在宏观上,对改革的呼吁,对发展的重视,对民生的态度;在微观上,如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四化”尤其是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就业和农民工市民化,解决教育公平和就业等问题,较前两份文件而言,大多只是表述不同而已,实质内容差别不大。但以“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形式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却是重要新观点。
就“社会信用建设”而言,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可谓“明察秋毫“。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对当前社会失信问题的有力回应。近年来出现的企业食品药品安全、虚假经营;社会团体的“挂羊头卖狗肉”、骗财敛财;个人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诱发了社会不守信的因子,受损害的不是某些人,而是社会大众。当“受伤老太”与“扶助青年”各执一词时,我们该相信谁?今后,谁还会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虚假当道,经济发展不是信用缺失的挡箭牌。我国用近4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普遍重视金钱和名利,而忽视了一些传统道德和优良品质。这种快速发展或许是“世风日下”的催化剂,但我们不应容忍,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失信现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齐头并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才可能持续。应该看到,一个不讲信用的人终将失去众人的信任,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终将让失信之风弥漫于广大民众之间。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的话是发展的警钟。
而要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无疑是有力武器。今天我们都是单位人,企业的价值观和行动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员工。企业守信用,依法经营,建立信用文化,员工也会逐渐受到熏陶,做“求真、务实、手信”的良好市民。企业黑名单制度正是实现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让失信企业成为“过街老鼠”的有效手段,如此,各类企业就不敢做出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的行为来,不仅广大民众短期受益,还有利于形成“人人讲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有依托。
经济改革不忘社会信用。《政府工作报告》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法,接下来,就看“企业黑名单”建立的速度了,但愿这一天不会太远。
- 重庆拟建餐企信用档案: 看“脸色”放心吃 2012/06/19
- 奇虎总裁齐向东在国富泰与360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讲话 2013/04/09
- 姜增伟 房爱卿出席国新办举行的流通产业发展和保障市场供应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2/09/14
- 内蒙举行第四届“诚信企业诚信人物”颁奖典礼 2013/06/19
- 阿里金融联手上海农商行 试水“虚拟信用卡” 2013/04/15
- 团购企业建信用档案 规范经营需多方重视 2011/10/12
- 货到付款存风险 物流公司收款“跑路”咋办? 2012/11/09
- 浅谈零售商如何谋求新增长 2012/03/06
- 后牌照时代 预付卡企业路在何方? 2012/02/20
- 江西:五大工程打造“信用江西” 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