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缺乏标准和监管 莫让老年人用品成老大难
2016-04-15 14:05:00 来源:经济日报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2亿人,占比16.1%。“银发经济”前景广阔,如何撬动2.2亿老年人用品的消费市场成为关注话题。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2亿人,占比16.1%。“银发经济”前景广阔,如何撬动2.2亿老年人用品的消费市场成为关注话题。

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供求存在极大不对称,导致老年人很难买到适合的产品。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许多商家虽发现了老龄用品商机,但由于缺乏市场研究,导致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商品较少、品种单调,严重抑制了老龄用品消费需求。

《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老年日用品尚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老年服饰用品“市盛货缺”,老龄生活辅助器材、老年助行器、老年康复器材和老人护理用品发展喜忧参半,老人电子产品市场开始兴起,老年医疗器械供需疲软,老年文化用品开发生产不足。

日本市场的老龄用品超过4万种,而我国只有2000多种,是日本的1/20。且我国老龄用品市场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发展过度,有的严重不足,存在很多空白。

北京鹤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的老年用品连锁店,总经理赵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年康复辅具用品、老年护理用品、老年保健用品市场比较活跃,产品种类较多,社会认知度高,而老年文化用品、老年日用品市场相对冷清,发展较慢。

很多人认为老龄用品产业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的传统观念难以转变。实际上,随着老年人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一部分老年人对抗衰老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等存在较强的购买意愿。但目前多数企业仍未意识到这一点,忽略了这些需求。

健全标准是首位

当前,老龄用品产业生产无序、市场混乱。老年保健品行业表现尤为突出,部分不法企业打着“义诊”“免费送药”的旗号虚假宣传,误导老年人,甚至贻误病情,社会影响恶劣。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老龄用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扶持政策。

民政部标准委员会专家委员彭嘉琳表示,我国尚未对老龄用品制定专门行业标准,只是在相关用品行业标准里提出要考虑老年人需求;而我国康复辅具相关标准虽然超过110项,但绝大多数是推荐性标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理实国际大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颖认为,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市场规范、评估体系和行业监管机构,老龄用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无法进行评测和监督。生产企业缺乏设计标准和规范,特别是缺乏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性设计和养老用品的具体产品设计规范。

嘉年乐老年商城董事长罗青云说:“当务之急应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修正不符合市场需求、落后的老人用品标准,制定空白领域的老龄用品标准,引导老龄用品厂商规范有序发展。”

各方需协同推进

彭嘉琳表示,制订行业标准需要产品数据作依据,目前我国老龄用品市场刚起步,形成行业标准体系为时尚早。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罗晓晖认为,企业对市场需求比较敏感,可以先行探索制订相关标准。在国外,很多标准都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产生的。同时,更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事实上,发展老龄用品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协同推进。在老龄用品标准体系制订的过程中,要本着“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及标准机构主导,企业主体参与”的原则,使老龄用品标准的制订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罗晓晖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战略规划,要把老龄用品标准化纳入国家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加大对老龄用品生产销售企业的扶持力度。赵强说,要善于借鉴国外成熟产品标准,将其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要成立专门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是规划行业发展、为行业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做好行业自律,维持好市场秩序。企业是市场主体,他们需要开展细致深入的调研,针对市场需求,一步一个脚印从产品研发、生产做起,探索建立相关产品的标准。(经济日报记者 林紫晓)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