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只要信用好 脱贫“不差钱”
2016-07-05 09:08:03 来源:人民日报
如今在麻阳,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凭信用贷款找到致富门路。这一切源于当地金融扶贫机制创新。

阳光正好,湖南麻阳县楠木底村谭世付,到家门口的木耳地里转了一圈,看着一排排菌棒上厚实的黑木耳,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不到一年时间,4亩木耳,收入近14万元,从打零工的农民工变身黑木耳种植大户,他感觉致富步伐越来越快了。谭世付坦言,放在一年前,是不敢想的。他指着不远处一栋矮房说出今后打算:“今年再扩种3亩木耳,多挣点钱,就再新建一栋楼房,让全家住得好一点。”

如今在麻阳,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凭信用贷款找到致富门路。这一切源于当地金融扶贫机制创新。

钱从哪儿来?

三项指标评级授信,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信用贷款,1年贷款总额远超过去10年

谭世付一家属于因学致贫。他两个儿子正读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和其他开销就要4000多元,过去,夫妇俩靠在建筑工地打工,生活捉襟见肘。

“没钱不能干事,也不敢干事。”谭世付实话实说,过去印象中,贷款只是一些老板的事。有一年,他想贷两万元做生意,到一家银行去问,工作人员解释了一堆贷款政策,说了半个小时,谭世付依然是一头雾水,只能悻悻作罢。

产业脱贫离不开资金,可农村长期存在的贷款难题咋解?

变化说来就来。“去年初,村里传来消息,贫困户不用抵押也能贷款,还有公司来推广黑木耳技术,我就想着试一试。”谭世付回忆说,没花几天,他就拿到了5万元的贷款,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在板栗树乡楠木底村,凭小额贷款种黑木耳的贫困户,已经有10户。贫困户对贷款的印象正在改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麻阳县探索创新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经过评级授信,无需抵押和担保,即可从县农商银行拿到1万至5万元的贷款。

“诚信评价、家庭劳动力和人均收入,作为评级授信的三项指标,分值分别是70分、20分、10分。”麻阳县农村商业银行行长杨文德介绍,整个授信工作自下而上,主要由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等组成授信小组,采取投票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量化计分、评级。信用级别越高,贷款额度越多。

“贷款周期没有硬性限制,利率也降低了一半,而且根据银行的还息凭证,扶贫部门还给予3年全额贴息奖励。”县扶贫办主任向杰说。

这和过去形成鲜明的对照。向杰说,以前贷款的前置审批程序中,光财政证明就有18项之多。另外贷款利息高,一年贷一万元,需要还1000多元利息,贫困户很难承受。

“我们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贷款,一解过去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极大地释放了金融扶贫的活力。”向杰说。

据统计,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麻阳县贫困农户累计贷款不足500万元。自2014年底推行扶贫小额信贷以来,截至今年3月,已对2.43万户贫困农户完成评级授信,有效授信率达92.35%,共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26亿元。

钱该怎么花?

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让扶贫的钱花在刀刃上

贷款的问题解决了,如何杜绝陷入“给一头羊,吃一头羊”的怪圈呢?

扶贫部门调研发现,尽管政府提供了信用贷款,但有的贫困户还是不敢贷,担心钱打了水漂,回不了本;另外,有人觉得拿到贷款之后,不知道干什么,所以宁愿不要。

“扶贫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麻阳县委书记李卫林说:“山里的百姓淳朴,如果不知道做什么可以挣钱,就是答应给他们贷款,他们心里也打鼓。因此,精准扶贫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在解决‘资金跟着穷人走’之后,努力发展扶贫产业,让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

麻阳县金融扶贫的做法,就是根据市场供需与自身情况选择扶贫产业,以能人带动大多数贫困户一起发展,贷款资金多向贫困户倾斜。三招一起发力,让精准扶贫显出最大效益。

大坳村贫困户夏小伟,正在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蛋鸡基地紧张地忙碌,他既在基地打工,又是公司的股东。公司董事长雷华英告诉记者,当地23户贫困户将小额信贷资金75万元委托给公司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占65%的股份,公司负责委托蛋鸡产业的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折合35%的股份。

2015年底,23户农户实现分红14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夏小伟去年底拿到分红1800元,同时他和妻子岳父三人打工,一年收入将近12万元。夏小伟笑着说,今年计划贷5万元入伙,“公司有技术、会管理、有市场,我们脱贫有底气。”

“产业扶贫是个大方向。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在贫困户和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扶贫经济组织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扶贫效益精准到户。”李卫林介绍,近年来麻阳的猕猴桃、葡萄、黄桃、核桃、木耳、半夏药材、白鹅等产业,催生了一批扶贫经济组织,在精准脱贫实践中“威力不小”。

石羊哨乡谭公冲村试点推行村级扶贫贷款担保平台,利用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银行资本105万元投入产业开发,种植半夏达268亩。当年贷款的6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江口镇正在大力发展水果产业。镇党委书记余红星对此深有感触:一方面要选准企业项目,另一方面建立恰当的合作模式,才能有利于扶贫资金发挥杠杆的作用。

机制保障跟上,层层签订责任书。全县计划2016年实现1.4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9年8.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1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风险如何防范?

设立风险基金,建立多方参与的农业保险模式,严格资金全程监管

提及扶贫小额信贷的难题,杨文德反复说:“风险,还是风险!1.26个亿,没有抵押和担保,你说不担心是假的。”

为化解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麻阳县专门建立了贫困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初始资金,如今规模已达1000万元。

“1000万,相对于1.26亿来说,比例很小,保证资金安全是不小的挑战。”杨文德说。

银行有担心,政府在“未雨绸缪”。向杰说,政府试图引进农业保险公司,交300万的保费,来保1个亿。结果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接手,理由一致:农业扶贫项目大多不可预期,风险不可测算。

去年以来,麻阳县遭遇了一场大洪水、两场冰雹灾害,不少种植户损失比较严重。向杰建议,国家能进一步完善农险政策的顶层设计,组建立更多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门机构,引导建立互助保险组织,完善“政府补贴一部分保费以扩大参保面、农户自担一部分风险以提高防灾积极性、保险公司让出一部分利润来确保微利可持续经营”的农业保险模式。

扶贫资金监管也是一个课题。怎样有效避免企业以扶贫的名义套取扶贫资金?贫困户的权利如何保障?这些都是资金监管过程必须考量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麻阳县已成立扶贫开发责任公司,贫困户贷款直接打到公司指定账户,企业入股资金也要打到该账户,然后才能施行招标,参与项目。这样实现全程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

“成立产业扶贫协会,也是可以尝试的方式。”向杰说,通过协会制定产业扶贫的行业标准,可以规范扶贫行为,政府只需出台政策,做好相关服务,建立风险基金,行业协会则承担法人的担保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