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大数据可以完成 信用体系“立体画像”
2016-08-31 08:42:46 来源:贵阳日报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个熟人社会,个人信用关系建立于血缘和情感之上,亲疏关系、地缘位置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可靠程度。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个熟人社会,个人信用关系建立于血缘和情感之上,亲疏关系、地缘位置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可靠程度。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他是朋友间的好知己、邻居眼里的热心人,可换个场景,他又很可能是公共场所破坏规则、自私自利的那个人。

如果说,中国传统的个人信用基础是人情、关系,那么,现代社会的个人信用就是数据。

今年6月起,我所在的城市杭州开始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其中,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逃票乘坐公交,骗保、考试作弊、拖欠水电费等,都有可能被列为失信行为。这些失信数据保存在杭州公共信用平台上,最长将保管5年。有失信记录的人,在审批、投标、享受补贴等都可能受限制。

上海市,则将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垃圾分类、行车违章、图书归还记录等行为也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此外,国内多地还拟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体系,在文物上乱涂乱画等行为将可能影响出游。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维度的数据被纳入个人信用体系。

一百多年来,美国信用体系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家庭资产、借贷偿还、信用卡透支、诉讼等几个维度的数据之上,其实这些维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随着大数据记录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能够为每一个人画一张全方位的“立体画像”。你就是你,你的个人价值是由千万个行为界定的,你的行为决定了你在信用体系中的位次高低。人,在某种程度上说透明了,多维度的个人数据完全可以成为信用的多维参数,这比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更丰富、更精细,也更准确。

信用,就是一个人于此、于彼点点滴滴的数据积累。未来,一切和人的生活相关的数据,都可能成为评价其信用的来源。

我们正在进入“数据即信用,信用即数据”的时代。今天的中国,个人数据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充沛,这是中国快速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后发机遇。一个城市,你做,还是不做,数据就在那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