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10月1日,旅游法开始实施。旅游法对“一日游”“黑导游”等问题进行了严格规范。3年过去了,这些痼疾顽症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旅游品质是否得到了提升?回顾今年的国庆假期,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低价报团却高价购物,游客维权困难多
国家旅游局10月7日发布报告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与之形成正相关的是广大游客的幸福指数,“舒心了”是很多人对“七天乐”的评价。特别是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旅行社应当和旅游者订立合同并告知旅游服务安排的具体内容。同时,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这些都让游客越来越感受到“放心消费”“明白消费”。
那么,“低价团”真的得到根治了吗?这两日,游客小汪就吐槽了一番:10月1日在家乡合肥办婚礼,然后2日至7日飞往云南旅行。由于该行程计划早已确定,他在今年7月就上网预订了一个价值1080元的“双飞六日游至尊尚品之旅”。“价格便宜本以为是由于预订时间早,去了当地才知道,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
“按照网订合同,昆明、大理、丽江确实都去了,但时间非常仓促,有些景点还没转到一半就被催促上车。”小汪说,“令人气愤的是,一路上导游不仅不好好讲解景点知识,还一个劲地宣传当地的翡翠玉石。在昆明的一个民族村里,以车子检修为由在一家玉石购物店停留了两个多小时,店员与导游一起怂恿我买了一对玉镯,买完就后悔了。”
实际上,这种宣传推销已是旅行社、导游的一种惯用伎俩,并且还可能成为对现行法律的规避。“旅游法中‘不合理’‘诱骗’等表述很难明确界定,也很难有证据证明购物是有回扣的,这就导致监管乏力。再加上游客权益保护意识缺位,对旅行社提供的合同样本往往是拿过来就签,这种模糊的合同条款难以事后维权。”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张伟强说。
记者曾经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旅游法执法检查组进行执法检查,通过一些座谈、暗访还了解到,正规旅行社可能会因法律约束而放弃“低价团”,或者只是在旅途中耍点“小把戏”,迫使游客购物。随着正规旅行社在该领域的“退出”和“收敛”,一些“小作坊”旅行社却“迎来了商机”,致使“低价团”出现死灰复燃迹象。
“还是有很多人找我们,主要是因为便宜,我们也会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一个私人旅行社老板曾告诉记者,“逛完购物点后,游客也许会后悔、不满。对此我们早有防备,比如尽量避免提供旅行社的发票、协议等带有信息的资料,游客们事后只能拿着一个通用的旅游协议书投诉,根本没啥用。我们的旅游大巴也都是临时租用的,返程时我的导游会借机中途下车,等到游客想起要找到我们时,早已不见踪影了。”
“黑导游”难保旅游质量,执业自由化应与法治化并重
打开网络,“北京黑一日游称十三陵景点不宜下车”“张家界宰客团伙追客赶客,强制游客参团消费”“白洋淀周边村民组建‘黑船’拉客入淀”等都是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的热门微博,“黑导游”一直被广大游客诟病。
旅游法规定,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相关旅游行业组织注册的人员,可以申请取得导游证。但据旅游管理部门反映,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很多旅行社与导游之间只是临时雇佣关系,后者没有固定工资,主要收入只能来自接团收入,甚至是游客购物的回扣,如此旅游质量就难以保证了。
前不久,为推动旅游产业、导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关于深化导游体制改革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意见》,旨在打破导游执业渠道由单一旅行社委派的传统模式,明确导游可以“自由执业、自由流通”。
目前该项改革正在试点阶段。但实践证明,自由化、法治化互为一体,缺一不可。“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健全旅游行业信用机制,比如将游客投诉进行社会曝光,使游客分得清导游服务的好坏。同时注重保障游客权益,特别是未来的旅游模式可能是导游和游客的一对一服务,如果游客在旅游中遭受各种损失,该如何维权?相关保险、救济制度亟待配套。”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王惠静说,还应考虑建立健全导游的薪酬保障制度,让导游执业得到应有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黑导游”除了指“黑心导游”,也包括“假冒导游”。其中一些人也许“人品不坏”,只是并非“业界人士”,记者在山西太原某景点就碰到了这样的导游。
“前面是公园,后面是庙宇,全程讲解200元一次,还有专业摄影,即拍即取。”家住景点附近的陈女士手拿景区照片,四处吆喝。她说,“闲时在家干杂活,旺季来挣点生活费,现在一天能接四五单生意。”“文化程度低,只能干这个。在这从小长到大,听老人们讲的这些故事,就给游客们讲讲。”“临时买卖,没必要考证,都四五十岁的人了。再说也没人来管,和公园里的人都熟。”与此同时,记者在景点里观察发现,很多游客可能会对这类导游的知识储备有些怨言,达不到“有问必有答”的要求,但在情感上并不排斥他们,反而觉得他们的价格便宜、人头熟悉,出门在外打听事、问个路都很方便。
专家表示,对于这类“非业界人士”,应加强旅游法和导游知识的宣传教育,如果他们的导游、经营行为构成侵权等违法情节,也要依法予以追责。
亟须制定责任清单,确保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更有力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西安市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的几句回应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针对“游客疑似被带到山寨景点”的问题,回应是“没去过,管不了”;针对沿街拉客的“一日游”,回应是“我只跟你说旅游局管不了车辆,旅游局管的是星级景区、导游、旅行社。”一个话题由此被热议起来:旅游乱象究竟该谁管?怎么管?
一直以来,在旅游中遇到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消协投诉,其实涉及旅游的并非只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比如仅市场监管一项工作,就涉及旅游、交通、工商、卫生、质监、价格、民航等多个部门。于是,游客投诉经常遇到“踢皮球”的情况。
为此旅游法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快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分工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其中特别要求各级政府在2016年底前建立或指定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根治旅游投诉渠道不畅通、互相推诿、拖延扯皮等问题。“如今各地作出了一些探索,但与职能划分和责任明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比如各地以市政府的名义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同时制定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厘清各职能部门的监管事项、执法依据等并向社会公开,确保让群众知道该找谁,旅游乱象有人管。”王惠静说。
良好的旅游市场,还离不开广大游客的积极维护。如今,无论是各地旅游系统的官方投诉渠道,还是社交网络的“随手拍”,广大游客对旅游乱象的投诉和反映越来越便捷,这将有利于挤压旅游乱象的空间。从根本上说,广大游客在选购旅游产品时,既要比价格也要比质量,通过充分的信息了解做到“货比三家”,避免上当受骗,这种需求端的转变必将倒逼旅游市场走向健康。
- 我国首个省域间水环境补偿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 2011/04/13
- 商务部通报上半年我国商务运行的情况 2012/08/20
- 粤港澳合作高潮迭起亮点纷呈 2012/02/03
-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2年10月19日 2012/10/22
-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2年8月16日 2012/08/17
- 信用监管体制缺乏 “百度推广”深陷信...
- 2015年国富泰信用工作时间轴
- 第四届中国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推广与应用...
- 双十一走过“七年之痒” 电商诚信为首...
- “中国企业经营信用累计认证”正式落地...
- 国富泰参与联合国论坛 引领中国信用走...
- 第四届行业信用研讨会
- “吃人电梯”何时休?事故频发谁之过?
- 互联网+大时代来临!
-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用体系
- 2015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 婚恋网站的诚信问题成为最大掣肘
- 旅游季节,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 恶意APP扰乱市场秩序 多方呼吁重拳...
- BCP参展2014年网购会
- 电视购物乱象依旧 呼吁诚信服务评价
- 食品安全风暴持续燃烧 企业信用在哪?
- 第三届中国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