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治理食品违法添加的关键在哪儿?
2017-02-06 14:16:14 来源:中国质量报
春节假期回农村老家,受邀到一邻居家吃火锅。寒暄落座,火锅上来,主人神秘一笑,说有一样好东西要加到锅里。

春节假期回农村老家,受邀到一邻居家吃火锅。寒暄落座,火锅上来,主人神秘一笑,说有一样好东西要加到锅里。他从里屋拿来一个盒子,打开盖让众人看,并让大家猜是什么。笔者一眼认出那是罂粟壳。在主人抓起几粒要扔进锅里时,笔者赶紧制止了他。问他哪儿来的,他说是去云南卖水果时当地一位朋友送的,说是火锅调料,特别提味儿。笔者告诉他,这东西是非法添加物,不能乱吃。去年春节期间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违法添加行动,主要目标就是餐饮服务单位滥用含有罂粟碱、吗啡等罂粟壳成分。

市场上一些火锅店在底料里加罂粟壳、罂粟粉都是偷偷干,生怕被人发现,笔者这位邻居朋友可倒好,把有害物当“好东西”,光明正大自己害自己。尽管实验证明,罂粟壳中残留的生物碱含量非常少,很难达到药用吗啡、可卡因国家限量标准,一些餐饮单位试图利用罂粟壳“提味”抓回头客的做法,实属无益徒劳之举,而消费者吃了添加罂粟壳的火锅上瘾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这东西终归不是好东西,远离它、抵制它才是正确的选择。

对罂粟壳的好坏傻傻分不清,凸显出目前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食品安全知识既匮乏又多有错讹的现状。长期以来,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存有误解,总将其视为食品安全问题源,这就是典型表现。观察近些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会发现,它们大多与食品添加剂有关,但这个“有关”并不是逻辑上的直接关联,而多是人为制造的牵强关联。所谓“人为”,是指一些缺乏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常常误将作为罪魁的非法添加物附着上食品添加剂的身份,以至于人们长期误以为是食品添加剂出了问题。所谓三人成虎,多次牵强关联之后,食品添加剂就被妖魔化了。例如大名鼎鼎的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它们均非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许多人看到我国出了这么多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事件,就想当然地推定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较低,对食品添加剂管理较松,这也是一种误读。事实上,有些添加物在国外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比如苏丹红,有些国家至今一直允许使用,但在我国却未进入添加剂名单,使用即属非法。仅凭这一个反例就足以说明问题。

显然,食品添加剂屡屡替非法添加物背黑锅,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不懂,个别媒体误导,更主要的一方面则是因为,市场上的确存在大量非法添加物及非法添加行为。鉴于此,除了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消费者不断提高食品安全辨识能力之外,更重要而关键的工作,是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

近年来,我国政府极为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下大力气不断整治添加剂滥用、非法添加等乱象。然而,受法律法规不健全、非法添加日益隐蔽、监管存在盲区等因素制约,违法违规问题依旧难以禁绝。这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非法添加,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建立并完善一套针对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独立的法律法规,要能涵盖食品安全以外的相关范畴,还要将违法行为入刑;加强对常见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经营的管理,规范企业生产;建立可追溯体系,发生问题后能够迅速找到问题产生的源头,并确定相关责任;对一些现阶段危害性尚不确定的添加物,要尽快组织专家做出评审,给出法律定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