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到今年以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国家推出的绿色新政引起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也推动着金融领域的绿色革命。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邵伏军日前表示,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目前已采集三万多条企业违反环保政策信息和三千多条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估信息,为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如果企业有违反环保信息入库,将一票否决不予贷款。”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信用与金融体系、银行体系联系密切。经济与金融体系中处处存在着信用,信用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平台。发达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健全的信用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对环境保护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加快了对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绿色经济产业的规划。据相关统计,在未来十年里,我国仅新型能源累计投资将近5万亿元,这将产生巨大的需求。为此,国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产业区和金融政策的体系,完善环保信息的共享机制,成立了北京、上海等环境交易所,着手探索碳排放权和碳金融多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的建设,银行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条件日渐成熟。
据记者了解,为全力支持节能减排工作,促进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就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从严把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贷关,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提出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在调整信贷结构过程中,积极介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产业,对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规定和绿色落后产能的违规在建项目,不提供任何信贷支持,并积极进行绿色金融创新。从实践经验看,一些银行通过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绿色信贷”产品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怎样实现绿色金融,金融部门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挑战就是信息不对称。央行征信管理部门近年来通过与各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健全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这些信息的收集、共享,极大地鼓励和引导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服务,并可以帮助其在信贷决策中提高工作效率。
有一个鲜活的事例可以说明信用体系建设在绿色金融中的重要作用。
2008年9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钢铁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因为除尘的设施使用不正常,已经违反了环境管理的规定,并且被环保部门进行了处罚。这个信息加载到人民银行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一查,发现这个企业有违反环保的信息,立即一票否决,不予贷款。企业知道这个情况之后非常着急,马上进行整改,到2009年,整改合格后,央行征信管理部门又把合格的信息增加到企业信息库中,企业经过再次申请终于得到贷款。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金融体系每时每刻都与信用相联系,二者息息相关。目前,国家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提出了企业节能减排的指标,并采取了区域限批等强力措施,环保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有一些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或因地方保护主义撑腰,舍不得在治污设备上投入,照样采取隐蔽的手段违法排污。由于环保违法代价太小,难以从源头上对其进行遏制。此时,推行绿色金融、创建环保的信用体系“黑名单”正当其时。它不仅迫使企业不能再忽视环境保护问题,更有利于形成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联动机制,从信贷资金上把住闸门,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 【舆情分析】政府应突发事件应对需善用网络平台 2012/05/02
- 中国铸造行业第二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2012/04/27
- 关于首批25家中国铸造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2012年复评结果的公示 2012/04/27
- 2012中国互联网交易投资博览会(第四届)邀请函 2012/04/24
- 网购谨防假货 聚齐网信誉制胜 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