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能,一方面要为科研人员减负,让他们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和诚信建设的保障和净化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新做法健全科技创新监管机制,全市科研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大幅提升,助推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制度设计
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和责任主体“全覆盖”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即科研经费要按照预算要求来使用。
2019年,重庆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即经费用途包干、经费使用包干、项目实施包干。其中明确经费支出不设科目限制和具体比例限制,与项目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据实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签字报销制,并且在项目考核指标不降低的前提下,项目负责人可以自主调整项目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以及项目组成员。
在前期开展系列减负放权工作的基础上,今年5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委又联合启动了重庆市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科技管理部门放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当好‘科技大管家’,让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专心搞科研。事实上,改革后,项目管理更突出了诚信管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改革的重要补充,重庆市进一步加强了科研诚信建设,于今年9月相继出台了《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诚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诚信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管理细则》),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对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实现了管理流程和责任主体两个“全覆盖”。
也就是说,从项目指南的编制、项目申报到结题验收,再到绩效评价、成果转化等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论是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还是科技专家、第三方机构,只要是参与了项目实施和管理的法人和自然人,均纳入诚信管理。
为了帮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好地守住“底线”,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科技创新生态,重庆市在出台规范性文件的同时,还发布了《重庆市科研诚信提醒二十条》,做到“提醒在前,预防在先”,对科研诚信注意事项予以提醒,特别是一些很容易忽略的事项,有效降低科研失信风险,引导科研人员增强自律意识,倡导诚实守信,维护科研道德,规范科研行为。
创新机制
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兼顾”的大监管格局
根据《管理办法》,市科技局依托大数据技术,对重庆市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扩建升级,将全市近24万个主体纳入信息系统,通过创新机制,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全过程“诚信承诺+诚信抽查”监督。
“在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各环节,各责任主体都需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承诺数据材料真实、经费使用合规等规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对失信行为的界定,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还会对各责任主体进行信用记分和评级。
进入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信用记录信息包括责任主体、失信行为、处理结果、处理单位、处理依据和处理决定时间等。各责任主体的初始信用分值为10分,当出现失信行为时,其信用分值会被扣减相应分值。
在此基础上,系统按照分值划分了A、B、C、D四个等级,对各责任主体进行评级,作为信用激励与惩戒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信用等级为A的责任主体,同等条件下将被优先支持参与相关科技活动。信用等级为D的责任主体,项目承担单位或第三方机构2年内、项目组成员或科技专家3年内不得参与有关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
该负责人介绍,市科技局还与科技部监督司共同开展部市联动共建科技监督体系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基于专家互派、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的科技监督上下联动机制。联合10个相关市级部门,率先在全国成立重庆市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专家委员会,强化跨部门科技监督协作,对全市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对内强化对重点岗位和管理关键环节的权利制约和监督,不断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和诚信建设的通知》,从而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兼顾”的大监管格局。
成效凸显
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及经费使用合规性进一步提升
随着科技创新监管改革的深入推进,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及经费使用合规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重庆市一家医药企业,在2020年6月市科技局组织的绩效评价抽查中,被抽到3个项目。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和企业对市场发展的研判,其中2个项目提前终止实施,1个项目暂停了较长时间,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
除了进行信用评估评价,市科技局还组织了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到企业走访,帮助企业分析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整改建议。一年多来,该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项目实施情况得到很大改观。
在今年7月的绩效评价抽查中,该企业的2个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均为良好,所有技术研究目标任务已完成,经费使用合理合规,且经费使用进度与项目研究进度相匹配。
对于“科技大管家”来说,不仅要有监管,更要有服务。而这样“有温度”的服务,让监管也受到企业欢迎。
“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来了之后,为我们查找问题、解决难题,帮助项目更高效地向前推进。”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被抽查的两个项目,在国内都是独家研发,目前进展都十分顺利,项目组已经在着手准备结题。
“当然,对于严重失信行为,我们也绝不手软,加大问责力度。”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9月30日,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已累计产生信用记录262807条,当年新增失信记录666条,66个责任主体因严重失信被列入“黑名单”。累计对60余个项目提出扣减诚信分,不予拨付项目经费合计4849万元,促进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更大效益。
- 审批更简 监管更强 服务更优——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动解决准营难问题综述 2021/10/29
- 《威海市统计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试行)》的通知 2021/10/29
- 宁夏:未来5年 推动“信用+金融+产业+农户”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2021/10/29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 2021/10/29
- 信用经济加速规范发展 数字信用与风控迎来新机遇 2021/10/28
- 2020年国富泰家政信用项目工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
-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惠民惠企行动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 6.14 信用记录关爱日” 2020...
- 2020年两会“信”热点
- 我国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纪...
- 2020年将加快《社会信用法》立法工...
- 信用时代 鉴往知来—国富泰2019年...
- 《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政策梳...
- 第八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在京成功举...
-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
- 《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
- 《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
- 第八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即将在京召...
- 《信用修复机制》政策梳理
- 中国商务信用联盟商务诚信论坛暨第二次...
- 2019年两会“信”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