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解读 > 正文
分享到:
    
辅导班“货不对板” 真该好好治治了
2017-09-06 09:08:52 来源:广州日报
诚信是社会的底线,一些培训机构敢破这条底线,根本原因在于:失信收益高而成本低。试想,就算培训机构“货不对板”,面对极个别家长较真,顶多也就是退一点培训费——还不是全退,更别说惩罚性赔偿——失信接近“零成本”,这怎么能够让失信者有所触动呢?

一入开学季,各式中小学课外辅导班如花次第开放,尤其中小学周边地区,简直成了课外辅导班的“重灾区”。培训机构是多了,可选对选好并不容易,家长若是不看“疗效”看广告,很容易就跌进缀满鲜花的陷阱里。“货不对板”不仅让家长“破财”,还浪费孩子时间与精力。

2015年4月,×教育公司举办了记忆力课程推广演讲,主讲黄某亲口承诺如果没有效果可以全额退款,一位家长立即刷卡缴纳了19800元,作为两年的培训费用。可是,半年后不上课只让看视频,不满的家长因此将教育公司告上法庭。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日前判决,被告×教育公司退还教育培训费用9900元。

满满的都是套路,想不被“套牢”不容易。要不是法院出面,靠教育公司“自觉”,恐怕一毛钱也不会退给家长。他们有不退款的一百种理由,让家长觉得提出这种要求有多么的“不懂事”。无效培训浪费了孩子的时间与精力,外加近1万元,这就是“误入”的代价。这不过是个案,还有多少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恐怕无人知晓,因为大多数家长面对“货不对板”选择吃哑巴亏。

培训机构“货不对板”,近来新闻可不少。不久前,《法制晚报》一篇暗访稿件披露了国内某知名培训机构将应届生包装成“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中国青年报》近日就同一话题作了采访,一位大四学生向记者透露,他在做暑期兼职时,就曾被某培训机构包装成参加过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的优秀教师。应届毕业生与“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相距十万八千里,他们还真敢吹这个牛。

诚信是社会的底线,一些培训机构敢破这条底线,根本原因在于:失信收益高而成本低。试想,就算培训机构“货不对板”,面对极个别家长较真,顶多也就是退一点培训费——还不是全退,更别说惩罚性赔偿——失信接近“零成本”,这怎么能够让失信者有所触动呢?动静再大一些,个别培训机构干脆选择“跑路”,一了百了。

据中国教育学会等机构去年12月联合发布的一个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的辅导机构,行业集中度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机构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面对体量如此巨大的市场,且事关中小学生教育的大事,外部管理应该有所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注册、监管要与普通公司有别,避免出现“注册容易、监管缺位”现象。尤其对培训机构资质这一块,要有所重视,把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培训机构拒之门外,别让他们祸害孩子。在监管方面,家长事后维权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要靠行政监督,事中监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