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企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质检总局应介入通用"点火门" 以消除消费者疑虑
2014-07-01 13:13:38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通用汽车在全球召回次数已达30多起,涉及的近2000万辆车绝大部分都在北美市场销售。

今年以来,通用汽车在全球召回次数已达30多起,涉及的近2000万辆车绝大部分都在北美市场销售。在这些召回的车辆当中,因点火开关故障造成的大批量召回最为引人瞩目,原因除通用在宣布召回之后因行动迟缓而被美国运输部下属的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处以3500万美元上限罚款之外,更是曝出缺陷被瞒报长达11年之久。

据外电报道,当年负责北美货车品质查核小组的一名主管凯利发现点火开关问题,并写信给到12位董事,其中包括时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瓦格纳,以及时任董事长约翰·史密斯。而通用为了“减少损失”故意对外隐瞒了这一缺陷,甚至很多受影响车型当时尚未投产,而这一切都贯穿理查德·瓦格纳整个任期。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通用汽车自身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大企业病”,才造成点火开关故障长期被瞒报,管理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如要归根溯源,瞒报点火开关故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是理查德·瓦格纳,毕竟其在2000年-2009年担任通用汽车CEO时,前期屈从于股东的意志过度追求规模忽视了质量把关,后期又在股东压力之下尽力压缩成本、避免亏损,而不可回避的点火开关故障却被以瓦格纳为首的高层搁置。

由此及彼,在以国有车企为主的中国汽车市场,国有车企掌门人是否能从中吸取教训呢?实际上,当前中国汽车企业也存在过度追求规模的情况。2009年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家首次对国内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家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为此,规模成为国家考量中国汽车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各家国有车企掌门人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盲目扩张产业规模,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注意到,通用汽车今年以来召回的近2000万辆车,仅有4起召回共计51901辆车涉及中国市场,但没有一起与点火开关故障有关。而通用最近一次因点火开关大规模召回,据说零部件供应商还来自中国,由大连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上海通用旗下车型装配该厂的点火开关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查询通用汽车两次因点火开关故障大规模召回记录,通用汽车第二次在北美召回的部分车型如迈锐宝在中国亦有生产,由上海通用国产销售。

根据上海通用官方说法,“点火开关”零部件本身并不存在缺陷,只是通用召回车辆的点火开关位置存在着设计缺陷,造成隐患的原因在于车钥匙配饰孔较大,如果悬挂的重物过重,有可能造成点火开关误入A/C状态。

与此同时,上海通用在2012年上市的国产迈锐宝未采用与北美市场相同的配件和生产工艺,不存在类似安全隐患。也就是说,通用汽车引进到中国的车型之前做过本土化改造并纠正了这些缺陷。

事情真如上海通用所说吗?笔者不敢妄自揣测,这有待监管部门介入,即中国质检总局此时应该有所作为,组织专家对通用此次全球召回车辆在华有售车型进行研究与评估,以正视听,消除中国消费者的顾虑。

有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美国汽车召回数量均超过2000万辆,为新车销量的1.5倍。而在中国,2013年全年实施汽车召回133次,涉及车辆531.1万辆,召回数量同比增长65.8%,尽管创历史新高,但只占新车销量(2198.41万辆)的1/4。造成中美召回情况迥异有多方面因素。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在售汽车产品的安全配置要明显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无论是在电子安全配置还是在诸如铁皮薄、防撞杆是泡沫等方面,国内消费者享受到的汽车安全都要明显与国外消费者存在差距。而出现这类问题的关键也同样是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的不完善、标准过低,执行力与惩罚力度不够有关,当出现某些产品故障时,仅能依靠汽车企业自觉自愿召回。

反观美国,汽车产品准入采取企业自检的方式,出现产品缺陷是由企业自查,一旦隐瞒将会遭到难以承受的惩罚,通用汽车隐瞒点火开关故障并迟缓召回被重罚就是明证。

另外,中美两国消费者在对待汽车召回的态度上也不一样。在美国,消费者对于汽车召回已经司空见惯,并不会以此为标准作为是否购买某种车型的参考。以通用汽车为例,近年来企业在北美地区频繁召回,今年的召回规模更是史无前例,但今年5月份通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创造了自2008年以来通用汽车最好的月销量。而国内,汽车召回常态化还未被行业和消费大众所接受,厂商和经销商都显得过于紧张和避讳,部分消费者也会对召回有负面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汽车召回问题上,我们不能怪中国消费者对跨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大规模召回过于“敏感”,实在是国内宽松的监管环境,以及厂家长期以来漠视和店大欺客的态度造成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政府部门不作为决定的,中国汽车产业亟待政府健全涵盖汽车行业全部的标准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