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就像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自己的孩子再不听话,也舍不得让别人来管。”西部某市工商局信用管理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国家要求工商部门建立信息公示系统前,我们多次牵头召集环保、建设、公安等领域的行政部门开会,希望拿到共享他们的行政处罚信息,但受到的阻力很大,有的部门明确拒绝,有的部门阳奉阴违,导致很多信息无法收集。”
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工商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公示企业的注册登记、备案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其他应当公示的信息。但《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现,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沦为“空架子”,信用信息公示成了登记备案信息公示,企业的行政处罚等信息全部“集体失踪”。
环境污染企业是近年来国家重点监督的对象。去年10月,国家环保部公布了涉及19个省市的72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记者11月2日登陆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逐个输入名单上的企业查询,发现系统只显示了基本的登记备案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栏皆显示空白。
除了环境污染领域,建筑领域也是违法的重灾区。2010年,海南省曾曝光7家违规违法建筑企业黑名单,其中涉及海南、河南、广东等三省市企业,记者分别进入这些省市的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也只能查到这些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而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严重违法、抽查检查等不良信息皆显示“暂无数据”。
记者通过在网上搜索近年来曝光的违法企业名单,再进入信息公示系统验证的方式,录入了30余家企业,结果竟无一家企业出现“不良信息”。更奇怪的是,部分企业虽然仍在正常经营,但系统竟显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
除了不良信息“难寻”,个别省市的查询系统更是“难进”。记者查询发现,多数省市的查询系统一般只需输入4个汉字或一个简单算式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但某中南省市的查询系统,不但验证码数字显示模糊不清,更是要求“分别计算下图中的六个计算竖式,并将结果依次输入验证码中”,计算竖式包含了加减乘除,一不小心就会显示“验证码错误”。
对于企业不良信息“集体消失”,一些工商、环保、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由于行政区域、行政部门之间的保护主义,这些不良信息都被屏蔽了。
除了行政部门之间的保护主义,行政区域之间的地方保护也“心照不宣”。“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难免会存在相互竞争,你把自己管辖企业的不良信息公布出去,它还怎么到其他地方参与招投标,怎么给别人竞争?”一位省级环保部门的环保干部表示,在信息公示系统中,谁先把自己企业的不良信息公布出来,谁就吃亏。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同行政部门之间,普遍存在信息壁垒。“别说这种行政处罚信息,就是一般的服务性信息,其他部门也不愿意提供,他们把这看成了一种垄断性资源,是一种权力,不愿意与人共享。”武陵山区一位交通管理部门的干部说。(经济参考报)
-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商业健康险若干意见 2014/11/18
- P2P遭遇信任危机利率连续下挫 年底求稳 2014/11/18
- 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公布“黑名单”寥寥无几 2014/11/18
- 信用有多重要? 2014/11/17
- 建信用档案要避免两极格局 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