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百科 > 正文
分享到:
    
当信用消费风行天下
2017-07-31 09:10:59 来源:人民日报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信用帮助企业与用户摆脱信任掣肘,打破黑箱交易,可大大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信用社会的来临势不可挡,对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张锃亮的信用名片,才能在“久仰久仰”之后,赢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走进无人便利店轻松购物,离店自动支付;扫一扫二维码,免押金骑行共享单车;简单“刷脸”,即可租借篮球、羽毛球拍……近年来,基于信用的新型生活方式,正从概念构想走进现实世界,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与期待结伴而行的,也有惩戒带来的警示。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761万例,限制733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276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其他动车组一等座以上车票。可见,有了信用,或许不能拥有全世界;但丧失信用,肯定会寸步难行。

作为一种无形的个人资产,信用愈发成为每个人的数字标签。有人说,信用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在数据领域的全息投影。某种程度上,信用是一种新的评价维度,改变的是对陌生人的认知和判断方式,正如网友所言“你怎样,你的世界便怎样”。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信用帮助企业与用户摆脱信任掣肘,打破黑箱交易,可大大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以租车为例,引入信用分后,行业租金欠款率下降52%,违章罚款欠款率下降27%。如今,从银行信贷到电商平台,从移动支付到共享经济,随处可见信用消费的影子。

不久前,“无现金城市”概念的出现吸引了不少眼球。不难看到,当盘活越来越多人的信用资产,信用社区、信用城市乃至信用社会也就相距不远了。说到底,信用是商业社会的内在原则,也是彰显公共秩序的文明契约。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举步维艰,本身也是在向社会传递一种价值导向。当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覆盖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信用也就变成了现代人们的刚需。

信用应用前景光明,但信用风险如影相随。信用的采集依赖个人征信,但征信市场机构林立,在数据归纳、评分体系等方面的标准截然不同,“孤岛”现象严重。比如央行征信主要针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统计,芝麻征信依托淘宝、天猫的消费数据,腾讯征信则从QQ和微信用户使用习惯中收集讯息,在各自的信息闭环中,很容易凸显“同人不同信”的问题。甚至,即便在同一平台,信息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也曾饱受质疑,例如,是否因为在婚恋市场存在失信,就可以全盘否定在信贷市场的消费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明晰。

更令人在意的是,信用分的算法离不开个人数据权利的让渡。征信方希望尽可能多地读取个人信息以“洞察人性”,用户端却小心谨慎地拿捏个人隐私的边界。业界的良心操守固然重要,但制度与技术的双重呵护,才是信用得以纵横市场的倚仗。因此,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立法研究和信用信息标准的制定,令人期待。

有人笑言,信用分未来会成为继房子、车子之后,丈母娘考核女婿的又一标准。无论如何,信用社会的来临势不可挡,对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张锃亮的信用名片,才能在“久仰久仰”之后,赢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相关文章